有一首歌同日在祖國的兩個不同場景中唱響。
歌的名字叫《歌唱祖國》,時間是7月5日,兩個場景分別是蘇超南京隊對戰蘇州隊的賽場和停泊在香港的山東艦上。
7月5日一早,山東艦官兵與前來探艦的香港市民在甲板上揮舞國旗,共同唱響了《歌唱祖國》這首歌。當天,他們還一同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的選取和場景是密不可分的,身處停泊于香港的山東艦之上,《歌唱祖國》的旋律自然就會從嘴角哼唱起來了。
7月5日,山東艦編隊官兵為來訪民眾舉行快閃活動,齊唱《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 新華社 圖
7月3日至7日,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訪問香港,并組織系列開放參觀和文化交流活動。這幾天,內地社交媒體平臺上都在熱烈地傳播著一個山東艦夜泊維多利亞港的短視頻。
月兒彎彎入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一百多年的歷史一一從眼前閃現,并最終定格在“祖國萬歲”四字之上。
7月5日當晚,南京奧體中心,蘇超賽事開賽前,六萬名觀眾全體起立,齊聲合唱《歌唱祖國》,場面相當震撼。
有網友如此評價,“一場偉大的愛國主義實踐,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不會忘記這種團結自豪的感覺。”
愛國主義的教育從來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發自心底的。
山東艦訪港既是國家軍事現代化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能力和決心的宣示。今年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山東艦此次訪港最后一天恰逢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紀念日,都在堅定地述說著一個事實:受盡侮辱、被動挨打的日子已經不復返了。
蘇超則展現了國家現代化的另一個面向:經過數十年堅持不懈的發展,江蘇帶領著它的“十三太保”已經打拼出來了一個富庶之地。此次蘇超爆火,表面上踢的是球,實際上看的是13個城市的實力、聲勢和未來。這里面包括經濟實力、營商環境、宜居程度、文明素質等。
山東艦和蘇超,展現的恰是祖國這些年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重要面向。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導王傳寶7月5日在環球網上發表了一篇視角很獨特的文章,文章的題目叫《榕江抗洪——“團結中國”的剪影》。文章寫道,互聯網時代,短視頻已經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榕江、從江發生災情后,人民子弟兵聞“汛”而動、急速馳援。在記錄災區最新情況以及救援進展過程中,網絡上的很多傳播主體也在自發接力傳播著人民軍隊全力以赴抗洪救災的一個個現場畫面。在大量有關子弟兵救災的短視頻中,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有兩段音樂頻繁被用作相關視頻的背景音樂:一段是《為了誰》,一段是《鋼鐵洪流進行曲》。
一句句經典歌詞將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英勇無畏,以一種具象化的形式進行定格。
身處停泊于維多利亞港的山東艦之上,或置身于火熱的蘇超賽場上,你就會有一種心緒油然而生:這時候,一定要有一首《歌唱祖國》。
歌以詠志。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