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西藏察雅縣教育局聯合主辦,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承辦的優秀青少年赴渝交往交流交融(“三交”)活動在重慶結束。
活動合影留念。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供圖
深度共融:從陌生到“家人”
21名來自西藏察雅縣阿孜鄉的青少年與重慶市永川區紅旗小學的21名學生結成“成長伙伴”,開啟一對一家庭深度融入之旅。通過“同吃、同住、同學、同玩、同分享”的沉浸式體驗,藏族青少年深入感受重慶的家庭文化與城市底蘊。精心設計的“家庭日”環節,以完成“五個一”任務(一次戶外游玩、一次談心、一張合影、一段家庭Vlog、一封“時光膠囊”信)為載體,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具象化為日常生活的溫暖點滴。
“他們教我重慶話,我教他們藏語祝福”,察雅縣學生代表阿旺格宗靦腆的笑容里滿是歸屬感,“我好像真的在重慶有了‘家’”。在結對儀式上,象征純潔情誼的潔白哈達與寓意吉祥的非遺平安結相互傳遞。察雅縣教育局向永川家庭頒發“民族團結”證書,將跨越千里的親緣與責任深深凝聚。
頒發證書現場。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供圖
共拓視界:體驗山城魅力與未來科技
活動充分發揮重慶作為西部科教高地的優勢,為高原青少年打開眺望未來的窗口。在立信職教中心,前沿的無人機操控、新能源小車拆裝等科技體驗課,讓孩子們親手觸摸創新脈動。黃瓜山“飛越叢林”的勇氣挑戰、十里荷香的詩意畫卷、永川博物館的歷史回響,不斷豐富著他們的認知版圖。
藏族青少年體驗科技課程。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供圖
尤為觸動心靈的是歌樂山烈士陵園、白公館、渣滓洞的紅色之旅。“知道了革命先烈那么艱難才換來今天美好的生活”,察雅縣學生曲措的話語堅定有力,“我要更努力,以后把家鄉也建設好”。這樸素的誓言,正是活動深層目標的生動回響——在開闊視野中喚醒責任,在銘記歷史中錨定志向。
紅色教育之旅。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供圖
心橋永固:從單向支援到雙向奔赴
當察雅少年帶著重慶伙伴贈予的書籍和家庭照片踏上歸途,當永川孩子珍藏著藏族伙伴留下的藏文書畫,一座橫跨千里的“心橋”已然飛架。42位“成長伙伴”心中萌發的友誼,奏響了“1+1>2”成長共振的動人序曲。他們帶回雪域高原的,不僅是山城的璀璨光影,更是共創未來的信念星光。
結對青少年互贈禮物。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供圖
“心橋計劃”標志著渝昌交流模式的創新升級——以青少年為紐帶,聯動家庭、學校、社區多維互動,為兩地文化互鑒、人才共育搭建堅實平臺。重慶市援藏干部全程深度參與,凸顯了援藏工作從物質支持向情感文化深度交融的積極轉變。
在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干部輪換之際,相關工作將扎實有序推進。未來,重慶將以此次結對的“成長伙伴”家庭為關鍵基點,全方位深化兩地教育協同:通過教學資源援助、名師課堂共享、遠程線上授課以及常態化的家庭深度交流等舉措,持續滋養渝昌青少年友誼之花,為察雅縣教育事業注入持久動能。(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