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特奧多羅針對中國表示愿意帶頭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一事發表驚人言論,宣稱中國必須先實現 "無核化",主動放棄核武器,才足以 "以示誠意"。這一言論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不僅因為其直接涉及敏感的核裁軍議題,更因為它是菲律賓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持續對華挑釁的最新表現。
2025年6月,在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特奧多羅就曾多次抨擊中國,指責中國在南海地區 "言行不一",語氣強硬、措辭激烈。 從國際法角度看,特奧多羅的核裁軍要求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符合《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宗旨與原則。同時,這一言論也折射出菲律賓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轉向 —— 從杜特爾特時期的務實合作轉向馬科斯政府的對抗姿態,背后則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調整的影子。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又稱《曼谷條約》,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為實現東南亞地區無核武器化而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該條約于1995年12月15日在泰國曼谷簽署,所有十個東南亞國家(包括菲律賓)均已簽署并批準該條約。
條約的核心宗旨是禁止締約國在其領土內發展、生產、制造或以其他方式獲取、擁有或控制核武器;禁止締約國在其領土內試驗、部署和使用核武器;以及建立一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還設立了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委員會,負責監督條約的實施和確保締約國遵守其規定。
該條約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地理范圍的界定。它不僅包括締約國的陸地領土和領海,還涵蓋每個簽署國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此外,這是第一個要求核大國不僅不對締約國使用核武器,也不在該區域內使用核武器的無核武器區條約。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完整法律框架還包括一項議定書,該議定書旨在確保五個核武器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尊重該無核武器區的地位,并承諾不對締約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根據條約規定,議定書對五個核武器國家提出了以下核心義務: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針對條約締約國;不在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內使用核武器;不協助、鼓勵或引導任何非締約國在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內從事違反條約的活動。
截至2025年7月,所有東盟成員國均已批準《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但該條約的議定書尚未獲得所有核武器國家的簽署和批準。中國一直表示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并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
中國在核武器政策上一貫奉行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堅持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政策,這一政策自中國擁有核武器以來60多年從未改變。中國明確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唯一明確作出上述承諾的核武器國家。
在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一貫積極支持。2025年7月3日,馬來西亞官媒援引該國外長報道,中俄已同意成為東南亞無核武器條約的簽署國,而美國目前正就是否簽署該條約進行審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天回應稱:"作為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和友好敬鄰,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我們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中方愿繼續就議定書的簽署問題同東盟國家保持溝通。"
中國的這一立場不僅體現在口頭承諾上,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從國際法角度看,特奧多羅要求中國先 "無核化" 再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的言論存在明顯法律缺陷:
首先,《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及其議定書并未要求核武器國家放棄核武器,而是要求它們承諾不對該地區使用核武器。特奧多羅將 "無核化" 作為簽署條件,完全曲解了條約的基本宗旨和法律要求。
其次,中國已經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一承諾比《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的要求更為廣泛和嚴格。特奧多羅無視中國已有的法律承諾,提出額外的、不合理的條件,缺乏法律依據。
第三,特奧多羅的言論違反了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國家主權平等原則。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身安全需要和國際義務發展國防政策,包括對于已有核武器國家擁核的權利。要求一個主權國家單方面放棄核武器作為履行另一項國際義務的前提,違背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
第四,特奧多羅的言論也反映出對核裁軍進程的誤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核裁軍應當遵循 "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和 "各國安全不受減損" 原則,循序漸進加以推進。作為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美國和俄羅斯應首先大幅削減核武庫,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加入核裁軍進程創造條件。 要求中國單方面放棄核武器,無視了核裁軍的基本邏輯和現實情況。
近年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起事端,多次侵犯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包括非法闖入中國島礁鄰近海域、試圖在爭議地區開展非法活動等,其挑釁行為愈發頻繁。菲律賓的這些舉動并非孤例,與美國推行的亞太戰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菲律賓自身來看,國內政治生態對其外交決策影響深遠。部分菲律賓高層試圖通過在南海問題上對華強硬的姿態,獲取政治資本、贏得國內選民支持。同時,菲律賓在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存在利益訴求,妄圖通過制造事端,在南海爭議中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如油氣資源的開采權等 。然而,以菲律賓自身的實力,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很難占到優勢,這就促使其尋求外部勢力的支持。
美國推行的亞太戰略旨在維護自身在該地區的霸權地位,遏制中國的發展。南海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其關鍵。美國試圖通過攪亂南海局勢,牽制中國的發展精力,削弱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從而確保自身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菲律賓正好成為了美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理想 “棋子”。
美國通過軍事合作、經濟援助等手段拉攏菲律賓。在軍事方面,美國與菲律賓進行聯合軍演,增強菲律賓的軍事能力,同時也為美軍在南海周邊的軍事存在提供了便利。例如,美菲多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區域靠近南海爭議海域,這種行為不僅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還讓菲律賓誤以為有了美國的撐腰,在南海問題上可以更加有恃無恐。
在經濟援助上,美國以各種名義向菲律賓提供資金支持,但這些援助往往附帶政治條件,要求菲律賓在外交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在南海問題上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 “馬前卒”。
菲律賓在一定程度上也期望借助美國的力量來提升自身在地區事務中的地位。然而,菲律賓跟隨美國挑釁中國的行為,本質上是 “引狼入室”。美國的亞太戰略完全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并不會真正為菲律賓的長遠發展考慮。菲律賓盲目追隨美國,不僅損害了中菲之間的友好關系,也將自身置于地區沖突的前沿,給本國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菲律賓只有認清形勢,摒棄與外部勢力勾結挑釁的錯誤做法,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才是菲律賓實現自身發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正確道路。最后,【兵國大事】再鄭重提醒菲律賓:不要把中國的善意當作軟弱可欺,即使有美國給你“撐腰”,那也是不可靠的假象。以中國的實力,真要收拾你,那就是“殺雞用牛刀”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