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桓玄被剿滅后亙古不變的歷史規律繼續上演:內訌。
剿滅桓玄的北府軍集團開始分裂。
北府軍分裂則使東晉政治達成了短暫平衡。
北府軍集團分成了劉裕和劉毅兩派。
劉裕,尋常巷陌出身氣吞萬里如虎的氣質,政治理念很清晰,什么桓玄門閥世族晉室朝廷,都不能阻擋他前進之路。
劉毅不同,這貨身姿風流氣質風雅,喜歡與名士來往,和陳郡謝混、高平郗施僧等人構建同盟,利益點是維持東晉傳統的政治形式:繼續以司馬氏作為世族門閥利益代理人。
桓玄在,桓玄要拿走所有利益,這兩幫人湊在一起打桓玄。
桓玄倒了,這兩幫人“分贓”出現矛盾。
雙方從中央到地方展開爭奪。
劉裕方面是劉裕駐守大本營京口,他的支持者王謐在晉廷作為代言人。
劉毅這邊是劉毅在豫州,謝混孟昶在晉廷呼應。
由于表面風平,所以暫時無浪,雙方也就是拉攏各方勢力搞暗斗。
可平衡打破之時,就是掀桌子之日。
義熙三年年底,劉裕在晉廷的代言人王謐掛了。
只要朝中沒了話語權,慢慢就可以將劉裕邊緣化。
這事兒,劉裕明白,劉毅也明白。
為把劉裕摁在地方來不了中央,非常高效,劉毅給出兩套方案,A和B,讓劉裕來選。
A是謝混接替王謐揚州刺史的工作,明擺著,不提劉裕來晉廷的事兒。B是劉裕接替王謐揚州刺史的工作,并且得從大本營京口挪窩到丹徒。至于朝廷的事兒,都交給孟昶就行。
這個安排,很明顯,淡化劉裕,對這貨定位是鎮守地方的大將,想染指東晉的中樞神經,別想。
這點兒小計策,傻子都能看出來。劉裕的高參劉穆之勸劉裕趕快去建康接管朝政。
劉裕面對選項,只是嘿嘿冷冷一笑,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劉裕全都要。
前往建康,不是你說攔著就能攔著的。
也是非常高效的,義熙四年正月,劉裕到達東晉都城建康開始輔政。
但此時劉裕依然受到劉毅孟昶等人的制約,要想徹底壓倒劉毅這伙兒人,并最終取代晉室,劉裕明白必須要有滅國之功。
關鍵此刻,南燕還賤兮兮的總是侵犯東晉,于是,劉裕選擇南燕作為滅國之功的這個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