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7月6日電 題:“刀”耕不輟 福州古稀匠人傳承軟木畫
作者 葉秋云
左手執軟木薄片,右手握雕刻尖刀,年逾七旬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軟木畫代表性傳承人陳國弦正專注雕刻荔枝樹紋理。每天5時至9時,他都會在位于福州的工作室里創作,“這段時間精力最充沛,靈感也多”。
6月21日,陳國弦在福州的工作室制作軟木畫。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近日,記者走進陳國弦·軟木畫技能大師工作室,看到數十件軟木畫作品陳列其中,山水樓閣、亭臺軒榭、花草樹木等景致濃縮于方寸之間,盡顯“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意境。
福州軟木畫誕生至今有百余年歷史,以“以刀代筆、以木作畫”的獨特技藝聞名,通過精雕細鏤與巧妙構圖,讓景物立體化,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并稱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
1953年,陳國弦出生于軟木畫發源地——福州晉安區新店鎮西園村的中醫世家。家人原本期望他學醫,他卻癡迷軟木畫,“第一次接觸就覺得特別親切,像是與生俱來的緣分”。
深耕軟木畫領域五十余載,陳國弦的工作室里不僅擺滿成品,還堆放著厚厚的創作草圖,就連作品的畫框,也都是他親手設計。
黃色、紅色的沙漠胡楊,生土建筑群以及新疆當地獨具特色的古民居……近期,陳國弦剛完成新作《新疆喀什古城》的裝裱。這幅作品源于他的新疆之旅:他用相機記錄當地風光,再融入創作。
“學習攝影對我幫助很大,尤其是光影運用。”他指著作品介紹道,通過國產與進口櫟樹木栓層軟木的深淺差異,營造出遠近光影效果;畫面中黃色、紅色的沙漠胡楊,則是他赴莆田學習油畫后,將油彩與軟木結合的創新嘗試。
面對軟木畫顏色單一的局限,陳國弦不斷突破?!拔蚁胱屪髌犯N近實景,更有生命力?!彼寡裕M軐④浤井嬇c更多藝術形式融合。
正因創新與不斷開拓,2011年,陳國弦的軟木畫作品《海西新貌 有福之州》獲評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此后,《永定土樓風光》《頤和園風光》《蘇州虎丘風光》《中國夢》連續4年摘得此獎項的金獎。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創作軟木畫。為了創新和傳承軟木畫,我可以干到80歲?!北M管已至古稀之年,陳國弦仍堅持每年至少創作一件大型作品,“我計劃圍繞中國56個民族創作系列作品,未來還想開一家私人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軟木畫?!?/p>
6月21日,陳國弦在福州的工作室為18歲的徒弟蔣涵威傳授軟木畫相關知識。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在陳國弦的工作室里,18歲的蔣涵威正在專心學藝。談及傳承,陳國弦感慨:“帶過的徒弟中,有人出師成為骨干,有人一邊上學一邊學藝,也有人半途放棄。老技藝的傳承,關鍵在于年輕人能否沉下心堅持?!?/p>
20世紀80年代,軟木畫是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率最高的工藝品之一,然而隨著福州軟木畫產業的日漸式微,當地的從業人員銳減,已不足百人,一度被稱為“即將消失的福州記憶”。
為應對老手藝人斷層的現狀,陳國弦廣收門徒,在網絡平臺上宣傳軟木畫,并在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希望讓軟木畫煥發新生。“年輕人愿意傳承,老技藝才能延續下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