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中生寶子們!今天咱來嘮嘮高中生的情緒那些事兒。你能想象不,教室里有個叫小林的同學,死死盯著試卷上那扎眼的紅叉,這時候同桌還在旁邊小聲嘀咕:“又是倒數幾名。”小林氣得把書包帶都攥緊了,走廊盡頭的陽光就跟隔了層毛玻璃似的,啥顏色都看不清。這可不是電影情節哈,這就是中國300萬抑郁高中生的日常寫照!
先說說這情緒沼澤是咋形成的。
第一,有個隱形的枷鎖。現在啊,“重點班”“清北夢”就跟氧氣似的,一刻都離不了,分數成了衡量咱生命的唯一標準。有個學生在日記里吐槽:“我就像被釘在成績單上的標本,連心跳都得跟年級平均分看齊。”這壓力,誰扛得住啊!
第二,社交就像個迷宮。朋友圈點贊數、座位表位置、課間誰主動搭話,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比高考還復雜,簡直就是在編織生存法則啊!
第三,成長還會出現斷層。15歲的身體里住著30歲的焦慮,青春期荷爾蒙和成人化壓力一碰撞,情緒就跟坐過山車似的,完全不受控制!
不過別怕,咱也有破局的辦法。
首先是情緒急救箱。
一是五感重啟法,聞聞薄荷油,捏捏壓力球,聽聽雨聲白噪音,用身體反應把負面循環切斷。
二是時間膠囊,把此刻的感受寫下來封存,三天后再拿出來看,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我比想象中還堅強!”
其次是認知重構游戲。
把“我考砸了人生完了”換成“這次考試是發現知識漏洞的彩蛋”。
要是自己想攻擊自己,就想想“如果最好的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咋安慰TA”。
最后是支持系統拼圖。
建立“安全島”名單,至少找三個人能隨時傾訴,班主任、社區醫生,甚至寵物都行。
和家人約定“情緒暗號”,手指交叉就代表“我需要五分鐘獨處”。
在杭州某中學的心理咨詢室,墻上貼滿了學生們的“希望便簽”,什么“想和爸媽一起看極光”“要養一只叫‘勇氣’的倉鼠”。這些小愿望就像點點星光,告訴我們:抑郁不是無底深淵,而是成長必須要過的隧道。
這里還有幾個行動錦囊。
每天記錄三件“微小勝利”,比如“今天主動和陌生人說了早安”。
設計專屬“重啟儀式”,晨跑、烘焙,或者對著鏡子喊句“今天也要加油”。
建立“情緒天氣預報”,用顏色標注心情,紅色代表需要幫助,綠色代表能量滿滿。
當17歲的少年在日記本里寫下“活著真好,因為今天食堂的糖醋排骨特別甜”,咱看到的可不只是心理干預成功了,更是一個生命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節奏。抑郁疏導不是要消滅所有陰天,而是要教會咱年輕人:咋在雨中跳舞,咋在迷霧里找到自己的那片星光!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