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學強調“以生為本”,深入開展“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與有效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實施小班化教學時,教師可改變原來“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至五個合作學習小組,依據教學內容將單一的“秧田式”改為“馬蹄形”“品字形”“口字形”“U字形”等。比如,討論、實驗等采用“風車形”;游戲、課本表演等采用“馬蹄形”“口字形”“U字形”;實驗操作等采用“品字形”“U字形”;等等。每個小組都可安排教師的座位,方便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拉近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小班化教學中分組教學應用較多,若一成不變地采用固定分組,學生容易漸漸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教師可靈活采用動態分組調節學習氛圍。動態分組可依照個人意愿或見解進行分組。自愿分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按見解分組則適用于課堂辯論,促進學生在辯論過程中主動學習,弄清問題本質。
小班化教學把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分層教學等引入課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可參照以下五個環節開展小班化教學。
導學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理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夠將學生從課間放松的狀態迅速調整到聽課狀態,教師應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幫助學生快速調整狀態,提高課堂效率。
探究環節:問題驅動,合作探究。教師可借助學習任務單的問題驅動以及學習要求,放手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再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究。
互動環節:小組交流,大組匯報。小班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互動交流、匯報展示的機會,在互動交流中,學生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在互動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內化環節:質疑釋難,再解問題。小班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質疑釋難的機會,教師在這一環節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悟道”,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應用環節:學以致用,拓展延伸。小班化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提升學生應用意識的同時,教師也應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作者分別系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書記、校長,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名師工作室副主任、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
作者:游孫瑛 陳華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