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提到尼安德特人,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原始、粗野、智力落后于智人(現代人類)的“失敗者”,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能是一個刻板印象。
2025 年 7 月 2 日,Nature在其官網頭條報道了一項最新研究——尼安德特人在“脂肪工廠”中熬煮動物骨頭以獲取珍貴的脂肪,這比已知的現代人類最早煉制動物脂肪的行為還要早 10 萬年。
該研究以:Large-scale processing of within-bone nutrients by Neanderthals, 125,000 years ago 為題,于 2025 年 7 月 2 日,發表在了 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團隊在德國萊比錫附近的 Neumark-Nord 考古遺址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個大型的“脂肪工廠”,生活在距今 12.5 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在這里加工了至少 172 頭大型哺乳動物,以提取這些動物骨頭中的營養物質,尤其是骨髓中的脂肪。相比之下,智人(現在人類)被發現在 2.8 萬年前使用這種方式提取動物脂肪。
“脂肪工廠”是如何運作的?
該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在獵獲大型動物(馬、鹿等)后,不僅吃肉,他們還還會將富含油脂的骨頭(尤其是四肢骨)收集起來。他們并非簡單地砸骨獲取骨髓,而是采用了更“高級”的工藝:
1、敲碎骨頭: 先將大塊骨頭敲成較小的碎片。
2、精心熬煮: 將骨碎片放入某種耐熱容器(可能是在坑中鋪皮或石片,或利用天然石凹)中,長時間熬煮。
3、提取骨髓脂肪: 通過熬煮,骨髓中寶貴的液態脂肪被充分釋放出來,漂浮在表面,冷卻后即可收集起來。
研究團隊發現,尼安德特人在這個遺址中至少加工了 172 頭大型哺乳動物,這里堪稱史前“脂肪工廠”。
為什么這項技術如此重要?
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冰河期環境嚴酷,植物性食物匱乏,動物脂肪是極其重要的高能量、高熱量的營養來源。在寒冷季節,動物們往往都很瘦,單靠打獵獲取的肉不足以維持生命,只實用瘦肉而不補充脂肪等營養物質,可能會導致蛋白質中毒。骨髓脂肪是一種高熱量的營養來源,可作為高蛋白飲食的重要補充。而熬煮提取技術大大提高了從骨頭中獲取能量的效率,讓“骨渣”變“精華”,有效補充了蛋白質為主、太瘦的肉類飲食。這對于尼安德特人在寒冷環境中生存至關重要。
此外,這種技術需要有著復雜的認知能力——
需要有遠見,知道去收集、儲存骨頭,而非吃完肉就丟棄;需要有技術知識,了解骨髓脂肪的特性——加熱會液化,能夠掌握火候控制;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設計制作熬煮所需的容器;還要有協作能力,收集骨頭和燃料、控制火堆、操作熬煮過程可能需要群體協作。這提示了我們,尼安德特人有著高級的認知能力。
此外,目前已知的智人(現代人類)最早進行的類似脂肪提取和收集行為大約在 2.8 萬年,而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在這之前 10 萬年就掌握了這種技術,表明了尼安德特人在技術發展和資源利用上,可能擁有超過我們之前所認為的先進性和智慧,他們擁有復雜的社會行為和先進的文化適應能力,能夠創造性地利用環境資源。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v125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