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整個法律嚴格,舉止規矩的國家,就連比爾·蓋茨來了都得自己收餐盤~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新加坡待久了回國后,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妥妥的身體回來了,腦子還留在新加坡!
這種語言系統混亂、習慣害人不淺、手和嘴比腦子還快的感覺,一時間鬧了不少笑話。
· 服務員問“要什么飲料”,脫口就是“Kopi C”(說完自己先尬住);
· 排隊時下意識往左靠,結果擋了整條人行道(國內可是右行啊喂!);
· 把“掃碼點單”說成“Scan QR code”,被朋友笑“你當在新加坡啊?”
來新加坡前是散裝英語
回中國卻成了【散裝中文】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在這里待久了,聊個天,開個會都是中英文摻雜,無縫對接。
在新加坡待久了,中午約同事出去吃飯都會說:“我咾呃,你這么hardworking做么,假崩先啦,東西是做不完的,Bodoh!”
回國后,可糗了。
腦子還沒轉過來,嘴已經搶先一步開口了,一張口就是滿滿的“坡語”。
去樓下買水果,張口就是一句:“老板,來一粒西瓜,要挑大大粒、熟透的!”
買完東西順口就是:“在哪里還錢?”
坐公交車不小心碰到人,一句“Sorry”脫口而出,都不帶思考的。
不管是幫助別人,還是別人幫助都會冷不丁來一句“Thank U”。
來新加坡前靠右走
回國后【習慣性站左邊】
新加坡與中國的交通規則相反,規定行人、車輛靠左走,搭扶梯也是靠左,司機在車輛右前方。
在新加坡待久了,我們習慣性的靠左邊,再也不會像一開始那樣,開新加坡司機的門。
回國后,可糗了。
新加坡司機的門不開了,改開中國司機的門:剛下飛機把行李箱放進后備箱,就直接去拉左前方車門,司機都驚呆了。
回國開車一個右轉就開進了左車道(對向是右側正常行駛)直接干懵圈。雨刮和轉向燈還經常撥錯。
上電梯自覺站在左邊,結果發現自己獨樹一幟。
干啥都下意識的站左邊,和一群人拐彎過個馬路都能把自己弄丟,猛地被人拽到右邊還會嚇一跳。
來新加坡前上廁所先拿紙
回國后【上廁所不帶紙】
在新加坡,基本所有的廁所都會免費提供廁紙,方便大家隨時使用。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就習慣不帶紙了。當你想要“一瀉千里”的時候,不用猶豫,一路小跑直奔WC,絲毫不用考慮是否有紙。
回國后,可糗了。
剛剛上完廁所,那叫一個輕松愉快,但腦袋快要炸了,廁所為什么沒有紙?只好打電話求助朋友,或者悄悄地聽著隔壁的動靜,弱弱地問一句“喂,哥們有紙嗎?我忘了帶…”
就因為這個糗事,都快成國內朋友圈的名人了。
國內有的衛生間確實有紙,但為啥還得掃描二維碼、驗證、關注…才能抽到那么一點點紙。
來新加坡前出門不帶錢
回國后【必帶銀行卡、現金】
在新加坡,雖然手機支付逐漸普及,但一些地方還是只支持刷卡或現金。
在新加坡待久了,習慣出門帶著現金和銀行卡,不然沒有安全感。
回國后,可糗了。
買東西付款的時候條件反射般的拿出銀行卡,準備刷卡,然后才發現根本不支持。
身上總是帶著一些現金,被閨蜜說“哪個鄉巴佬會買錢包放錢啊”。
有的路邊攤只支持微信&支付寶付款,根本沒有現金,整錢還找不開。
回國一個月才舍得放下錢包,出門就是一個手機全搞定。
來新加坡前總是衣冠楚楚
回國后【人字拖不離腳】
新加坡氣溫高,養成了自己的穿衣習慣:T恤+短褲+人字拖。即便是正式場合,也有不少人穿著人字拖。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就習慣一雙人字拖打天下,上班、吃飯、趴趴走,都穿著一雙人字拖。
回國后,可糗了。
好幾次和媽媽一起去拜訪親戚家,都是穿著一雙人字拖就要出門,每次都被老媽念。
平常出門也不精裝打扮,甚至換一身得體的衣服了,直接穿著居家的短褲拖鞋就出門了。
每次出門下意識就想穿人字拖,穿上正經鞋子反而渾身不自在。
來新加坡前吃完就走
回國后【四處找餐柜放盤子】
在新加坡,人們吃的是食閣,且吃完必須本人把餐盤收了,放到指定位置,否則罰款。
在新加坡待久了,自己也被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回國后,可糗了。
晚上約朋友出門吃個夜市小攤,吃完還在到處找碗盤回收處和垃圾桶。
在餐廳吃完飯順手就把盤子收了起來,清潔阿姨還以為我是來和她搶工作的。
去麥當勞點餐,都習慣性的自己收了盤子,倒進了垃圾桶。
來新加坡前等紅綠燈
回國后【不會過馬路】
在新加坡,人行道紅綠燈并不是自動的,過馬路前得拍一下人行道旁的按鈕的,點亮指示燈,等同向機動車道變綠燈時,人行道紅綠燈才會跟隨變成綠色。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就習慣按燈過馬路了,而且車還是禮讓行人,都不用看。
回國后,可糗了。
每次走到十字路口,總會先把手伸向一旁的電線桿。
走到紅綠燈前,總想找個電線桿戳一下。于是自己在那繞了好幾圈怎么也找不到按鈕,別人全都一臉懵逼地看著我,太尷尬了。
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愣是沒有汽車讓行,等了好久沒車了才過來。
來新加坡前人肉占座
回國后【扔紙巾占位】
在新加坡,人們有個習慣:吃飯前先拿紙巾占個位。不然,你可能就得端著餐盤,眼巴巴地盯著大家,希望有人吃完走人空出位子。
在新加坡待久了,幾乎人手一袋紙巾,沒別的,就是為了占座!
回國后,可糗了。
有一次去大排檔吃飯,買上飯回來就發現座位被占了,紙巾也不翼而飛,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清潔阿姨當垃圾掃走了。
更有甚者,還以為是餐館提供的紙巾呢,直接就給用了。損失慘重啊~
還有人回國后拿錢包占位,結果買個飯的時間,錢包也不知被誰撿走了……
來新加坡前等公交車到
回國后【傻乎乎招手、摁鈴】
坐公交車不報站、刷卡
在新加坡,公交是不報站的,招手才停,下車得按鈴,同時上下車都得刷卡。
在新加坡待久了,一上車就把公交卡攥在手里,習慣了下車還要刷一次。
回國后,可糗了。
很多人在公交站臺上等車,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揮手示意司機停車,太尷尬了。
中國很多公交車只用上車付一次錢就行,而且很多人都是刷的乘車碼。
上車后總想著到站后摁鈴,但怎么也找不到按鈕,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在中國。
來新加坡前喝熱水
回國后【直接喝自來水】
在新加坡,公園、路邊的自來水是能直接喝的。
在新加坡待久了,出去玩有時都不帶水,渴了直接抱住路邊的水龍頭就是一頓灌。
回國后,可糗了。
回中國后的第二天,在家燒開水喝,發現太燙,轉身上廚房打開水龍頭就往杯里兌了點自來水……喝下去覺得不對,這些水應該不能直接喝。
中國的自來水,一般都會在旁邊貼個標簽:此水不適合直接飲用。幾乎已經約定俗成了。
出去玩必須帶水,不然就只能去買景區的天價礦泉水了。
來新加坡前叫人哥哥姐姐
回國后統一稱【安哥安娣】
在新加坡,不管你多大,看見男人叫安哥,看見女人叫安娣!準沒錯。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習慣用這種方式來稱呼陌生人了。
回國后,可糗了。
看到叔叔大爺,統一都叫安哥,大家都以為在叫別人呢,沒一個人搭理我。
有次去買果汁,攤主低著頭,直接喊了句:安娣,一杯牛油果汁。攤主抬起頭,用陰森的眼神瞥了我一眼,把果汁做好后還“惡狠狠”地說:大姐,你要的果汁!!!
自己都忘了,在新加坡叫安哥,在中國稱呼可就多了:大哥、姐、帥哥、小姐姐、美女、阿姨、小姨、叔叔、大伯…
來新加坡前適度購物
回國后【開啟掃蕩模式】
在新加坡,貨幣單位是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去超市購物都得精打細算,隨意開銷換成人民幣能嚇死人。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就習慣用新元作為價值單位了,一頓飯3、4新元習以為常。
回國后,可糗了。
剛開始看到10塊錢的飯,還覺得挺貴(心里默認是新元),后來反應過來才發現,只要2新元,太便宜了。
去超市購物也是,換算成新元?5,看啥都便宜,簡直想把整個超市搬回家。
買完東西一算,也沒那么貴(指新元),頓時感覺自己不窮了。
來新加坡前微信不離手
回國后【時不時查看郵箱】
新加坡通常用發郵件來溝通,特別是正式文件、公司任務、物流信息、品牌廣告、投訴文件等等,都通過郵箱交流。
在新加坡待久了,也習慣這種小事用微信,正事發郵件了。
回國后,可糗了。
別人拿著手機用微信聊天,接收消息。而我時不時打開郵箱看一看,有沒有郵件發來。
遇到問題想的也是發郵件投訴,而不是直接打電話。
和上司、同事溝通,第一反應就是寫一封郵件發過去,但很快意識到,他們根本就沒有郵箱,也用不到。
來新加坡前看新聞
回國后關注【新加坡萬事通】
在新加坡,很多華人都會關注一個叫“新加坡萬事通”的公眾號。
萬事通會把每天坡島最勁爆的新聞,以幽默有趣的方式第一時間呈現給讀者,還經常會發一些坡島吃喝玩樂攻略、東南亞奇聞異事等等。
不關注,感覺虧了一個億啊!
新加坡萬事通
新聞時事 | 同城活動 | 政策 | 財經 | 人物 | 留學教育 | 準證移民 | 房產 | 旅游 應用商店搜索 「華人快訊」 早知道天下大事!
381篇原創內容
即便他們回了中國,仍會通過萬事通來了解最新的新加坡報道~
來新加坡前是中國人
回國后是…………
以上萬事通所說的,僅僅只是一部分人的一部分經歷,還有很多人的糗事沒有寫出來。
比如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在新加坡習以為常了,回國卻那么“惹人嫌”的習慣:
·寫數字7時,總喜歡在豎上加一橫,結果被人看成了9。
·把1萬說成10千,別人都沒聽懂自己在說什么。
· 脫口而出的Singlish,要不就是普通話,家鄉話都不會說了。
· 看到隊伍下意識就拉著朋友去排,雖然不知道人們排隊干啥。
· 一到飯點,就問家里人,走,去吃飯啊?咱們去哪吃啊?就沒想著在家吃。
就連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也曾評價過這種落差:新加坡人去了中國就像鄉巴佬。
他還感嘆說:從前去上海工作,是一件苦差,而今卻快樂得很!他不由得表示,時代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新加坡)也要改變。
但這些與眾不同的經歷,正是我們留下的新加坡記憶。
怪不得有網友說,在新加坡待了4年,回國1年半,根本適應不了國內的生活,要返回新加坡了。
或許,這也是我們為什么不愿意離開新加坡的原因之一吧~
在新加坡待久了,人就像被劈成了兩半——
·嘴巴比國籍誠實:國內朋友問“啥時候去新加坡”,張嘴就是“下周回新加坡”,說完自己都愣住。(這個“回”字,真是刻進DNA了)
·身體比護照叛逆:落地樟宜機場像回家,回國過關反而手心冒汗。(說好的血脈相連呢?)
朋友總笑話:“你這人咋胳膊肘往外拐?”
可真正兩頭跑過的人才懂——我們這代人啊,擁有兩個值得依靠的故鄉,中國是家,新加坡也是家。
通心粉們,你回國后出過哪些糗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