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路 行
編輯/黃大路
設計/趙昊然
來源/InsideEVs、美聯社、路透社、electrek等
作者/Suvrat Kothari、Bernard Condon、Fred Lambert、Andrea Shalal等
2025年中期,特斯拉深陷內外交困之中,一邊是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引發的激烈爭端,另一邊則是銷量持續下滑、品牌聲譽受損、財政收入受挫,以及Robotaxi業務引發的質疑。
馬斯克去年為特朗普的連任投入了近3億美元資金,隨后又短暫擔任“政府效率部”(DOGE)的負責人,推動大規模裁員并削減多個政府機構。這些政策在一些地區已帶來嚴重后果,并引發全國范圍的“特斯拉下架”(Tesla Takedown)抗議潮。
圖片來源:Rebecca Bellan
而他與特朗普圍繞“大而美”法案的公開爭執,則進一步加劇了關于特斯拉的爭議。這項法案加劇了美國財政赤字,削弱了馬斯克在DOGE任內的成本控制努力,并取消了電動車及清潔能源相關的稅收優惠。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這項法案直接威脅到了特斯拉關鍵的盈利支柱之一——監管積分系統(ZEV credits)。
外界對于特斯拉未來的信心正在動搖。其銷量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4月至6月期間下降了13.4%。與此同時,公司轉型戰略也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馬斯克試圖在壓力之下穩住特斯拉的基本盤。他親自接管了北美和歐洲的銷售事務,計劃用“睡在辦公室”的方式重現自己“睡在工廠地板上”的神話。
或將損失20億美元利潤
美國國會通過的“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意味著,購買或租賃新電動車的7500美元聯邦稅收抵免,以及用于二手電動車的4000美元抵免,將于9月30日結束。
根據《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的最新數據,在美國,一輛新電動汽車的平均售價比一輛新燃油汽車高出約9000美元。二手電動汽車的平均售價也比同類燃油汽車高出2000美元。這些補貼,加上許多州的其他激勵措施,幫助彌合了價格差距。
非營利倡導組織“Plug In America”的高級政策主管英格麗德·馬爾姆格倫(Ingrid Malmgren)表示,如果沒有這些補貼,許多中低收入美國人將無力承擔電動車的價格,這將對特斯拉為首的純電動汽車公司造成銷量上的打擊。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圖片來源:美聯社)
更重要的是,這項名為“大而美”的龐大立法提案,正直接沖擊特斯拉最關鍵、最具盈利性的收入來源之一:美國的監管積分銷售。法案取消了不達標的平均燃油經濟性(CAFE)罰款,這將利于車企繼續生產燃油車。
對特斯拉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財政打擊。2024年,特斯拉通過銷售監管積分獲得了27.6億美元收入。這項高利潤業務是特斯拉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盈利的唯一原因——如果沒有5.95億美元的積分收入,特斯拉報告的4.09億美元凈利潤將轉為虧損1.89億美元。
零排放車輛(ZEV)積分制度是一項由加州主導的州級政策,旨在加速電動車的推廣。每年,車企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ZEV積分,數量與其在該州的總銷量掛鉤。如果一家車企未能銷售足夠比例的零排放車輛,將面臨兩種選擇:為每個缺少的積分支付高額罰款(例如,加州每個積分罰款5000美元),或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公司購買積分。
作為一家全電動車公司,特斯拉通常擁有大量剩余的ZEV積分,并可將其以低于罰款價格出售給傳統車企,從而實現雙贏——傳統車企避免了更高的罰款,而特斯拉則獲得了一項純利潤的收入來源。
而“大而美”法案的通過使得特斯拉手中的積分變得一文不值。摩根大通的一位分析師估計,這一政策變動可能導致特斯拉的利潤減少50%以上,年度收入損失可能達到20億美元。盡管特斯拉在歐洲和中國也有類似的積分收入,但分析人士指出,其2025年第一季度80%到90%的相關收入來自美國項目。
在監管積分這一收入來源即將消失的情況下,特斯拉未來必須更加謹慎地削減開支,以維持盈利能力。
銷量承壓,馬斯克親自接管銷售
隨著人們對埃隆·馬斯克政治立場的不滿持續發酵,特斯拉電動車在過去三個月的銷量大幅下滑,表明抵制行為正在持續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今年4月至6月,特斯拉共售出384122輛電動車,低于去年同期的443956輛。
在銷量連續下滑、品牌危機加劇的背景下,據彭博社報道,馬斯克已親自接手特斯拉在北美和歐洲的銷售事務。此前負責這些地區運營的奧米德·阿夫沙爾(Omead Afshar)已于近期被他解雇。
這一變動標志著馬斯克對公司運營掌控程度的再次上升。他不僅是特斯拉CEO,還同時擔任SpaceX、xAI、The Boring Company與Neuralink的領導者,還是社交平臺X的實控人,并宣稱將成立一個全新的政黨。這種極度分散精力的多線作戰模式也讓投資者擔憂其對特斯拉的關注是否足夠。
不過馬斯克并未接管全部事務。制造工作仍由朱曉彤負責,這位曾在中國成功主導上海工廠建設的高管早前也一度主導特斯拉全球銷售與工廠管理。但自2024年起,他已逐步淡出全球職責,回到中國負責本土業務。如今,朱將再次負責全球制造,馬斯克則聚焦于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銷量也在下滑。截至目前,2025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2000輛,盡管Model Y升級和大幅折扣曾一度刺激市場需求,但整體表現依舊乏力。
7月1日,特斯拉宣布中國市場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逆勢漲價”1萬元人民幣,售價28.55萬元,但續航從713 km提升至753 km,0100 km/h加速由4.4秒縮短至3.8秒,且加速包功能已內置不另收費。與此同時,Model Y長續航版續航增加但保持原價不變。
此策略看似“明漲暗降”:表面提升售價,實則強化配置與競爭力。特斯拉還同步推出延長保險補貼、5年0息金融方案與車漆選裝禮包等促銷措施,力求穩定中國市場消費需求。
品牌聲譽下滑,“沒有復蘇跡象”
《電動汽車情報報告》(EVIR)調查顯示,特斯拉目前在民主黨人、共和黨人和獨立選民中的品牌認知度全面下滑,且“看不到明顯的復蘇跡象”。這項研究由Semafor首次披露,調查樣本為8000名美國受訪者。
此前,針對“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帖稱:“當前的決策將嚴重打擊太陽能和電池行業,會讓美國在未來變得極其脆弱。”他在另一篇帖子中表示:“這是對未來產業的破壞,卻繼續為落后產業提供補貼。”
但他的“清潔能源倡導”似乎并未挽回消費者對特斯拉的態度。EVIR研究調查指出:“民主黨選民對特斯拉的看法非常負面,獨立選民同樣如此,而共和黨人對特斯拉的好感度也沒有出現足以抵消損失的實質性提升。”
更糟的是,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公開紛爭反而進一步削弱了共和黨人對特斯拉的支持。研究顯示,特斯拉的整體品牌正面認知度已下降至-10,已失去任何明確的政治認同基礎。
當被問及馬斯克在DOGE任職的經歷是否影響他們購買特斯拉的意愿時,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太可能購買該品牌的電動汽車。大多數共和黨人表示,他們對馬斯克的看法有所下降(18%)或保持不變(37%)。
約有18%的共和黨人表示對特斯拉持贊成態度,13%的人表示反對,68%的人表示意見沒有變化。
Robotaxi計劃遭遇信任危機
上述研究還表明,美國購車者普遍支持特斯拉對其Robotaxi車型承擔更多責任。目前,特斯拉正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試運行Robotaxi項目,整體運行情況尚算平穩,但也因幾起意外事故引起了美國聯邦汽車安全監管機構的關注,其中一起事件中,一輛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被拍到駛入逆向車道。
消費者也普遍支持特斯拉提高FSD軟件安全性的透明度,該軟件是Robotaxi以及特斯拉乘用車的基礎。
圖片來源:Joel Angel Juarez/路透社
此外,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強烈支持在Robotaxi中使用雷達和激光雷達,并且支持禁止FSD,直到證明其安全為止。
Robotaxi的推出基本順利,但也有一些危險的操作,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關注。Waymo等競爭對手在部署和規模方面遙遙領先,并且確實使用了激光雷達等先進的傳感器。
調查還詢問受訪者,他們是否愿意在未來不使用私家車時,允許其充當Robotaxi。馬斯克早就表示,特斯拉車主未來可以通過允許其電動汽車在使用時充當自動駕駛出租車來賺錢,就像Airbnb和Uber的混合體。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這種前景并不感到興奮。
5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絕不會讓自己的私家車被用作自動駕駛出租車。約27%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目前”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情況。約9%的消費者表示不確定,另有9%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考慮在不使用私家車時,讓其充當自動駕駛出租車。這些數字對特斯拉來說也并非利好消息,因為馬斯克已將公司的未來押注于自動駕駛技術。如果自動駕駛技術不能大幅推動需求飆升,特斯拉可能將別無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