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刊】
讓科學精神璀璨無錫文化
——評《格致人生競風流》對本土傳統文學敘事的重構
吳歌
上周,老朋友戴曉東送我一本新書,是無錫惠山區作家吳一軍、吳一開兄弟所撰《格致人生競風流》,抒寫中國近代科學家徐壽、華蘅芳和徐建寅的人生故事。戴曉東先生是無錫文化界的名人,尤其在文化藝術交流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告訴我,吳氏兄弟是他的發小,年逾七旬仍然創作不倦。從作者簡介得知,吳一軍曾當過五六年無錫縣報記者,而我母親亦算是縣報最早的創辦團隊成員,我在讀大學時曾在縣報實習過,編了半個暑假的副刊,那時副刊負責人是易乾先生。于公于私,我都必須認真讀這本新作,努力寫一篇書評。
吳氏兄弟是實在人,他們在表明自己著作權時,用了“編著”一詞,而不是用“著”字。在“序”中,作者說明這本書是“長篇歷史小說”。我以為,小說一般應該用“著”,即使借鑒了一些文史資料,也不必用“編著”一詞。作者的筆法如同他們的性格,也很實在,在新書分享會上,好幾位作家、評論家都說到文筆樸實的特點。但我覺得,雖然這本書很樸實,卻很生動,很耐讀,具有傳統文學說故事的風格,古代西班牙人說唐吉訶德故事,古代中國人說儒林外史故事,都很樸實,很生動,也很耐讀,有吸引力。
在無錫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文人墨客與商賈巨富的故事早已被反復書寫和講述,而且書寫者眾多,成為地方文史中最為璀璨的篇章,但對古代科學家的研究和講述卻不多,也很不充分。這或許與寫作者的興趣和專業修養有關。然而,當我們翻開吳一軍和吳一開合著的歷史小說《格致人生競風流》,撲面而來的卻是一股久違的清新之氣——這部作品首次以歷史長篇小說形式,將中國近代科學先驅徐壽、華蘅芳和徐建寅的人生軌跡編織在一起,為無錫文史書寫填補了一項重要空缺。在文人傳奇與經濟故事占據主導的地方敘事中,《格致人生競風流》猶如一束科學星火,照亮了無錫歷史上那些曾被普遍視野遮蔽或被寫作者忽視卻輝煌無匹的科學巨人。
《格致人生競風流》最鮮明獨特的文學價值在于它對三位科學家人生軌跡的藝術性整合。徐壽、華蘅芳和徐建寅這三位中國近代科學奠基者,各自的人生都足以單獨成書,也已經有一些單獨的個人傳記出版發行,但兩位作者沒有選擇通常各人單傳的創作思路,而是創造性地將三人命運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個相互關聯、彼此成就的科學合作共同體形象。這種敘事策略不僅符合歷史真實——三人確實有過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了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引進與發展,更在文學上創造了一種“復調”效果,使讀者得以從多重視角理解中國近代科學啟蒙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徐壽強大的動手能力和化學成就,華蘅芳在數學翻譯和發現方面的卓越貢獻,徐建寅遠赴歐洲考察工業技術以及對軍事工業的杰出貢獻——三人三線融而為一,科學精神的火種就這樣在長三角地區傳遞、燃燒。小說通過這種結構安排,成功再現了一個科學合作共同體的形成過程,這是任何單一傳記都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在文體選擇上,作者吸收了古代章回小說的形式特點,這一選擇本身就頗具深意。章回體作為中國傳統小說的經典樣式,常被用于演繹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而兩位作者大膽將其應用于科學題材,實現了文體與內容的創新性結合。小說中雖然沒有“徐壽巧思試蒸汽,華蘅芳妙算解難題”這樣的傳統章回標題,而是用了現代標題句式,使作品符合現代閱讀習慣的敘事節奏,但在章節上保留了章回小說的情節結構手法,絲絲入扣,層層遞進,頗有一些“且聽下回分解”的意思,又融入了科學原理的通俗解釋。這種古今交融的文體實驗,使科學史的表達不再是枯燥的年表與公式,而變成了有血有肉、引人入勝的人生故事。尤為難得的是,作者在追求文學性的同時,始終保持著對科學事實的尊重,沒有為了情節需要而歪曲科學史實,這種嚴謹態度在科普類文學創作中尤為可貴。
《格致人生競風流》的文化意義,超出了一部地方文史作品的范圍。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科學精神的引入與本土化一直是一個核心議題。小說通過三位無錫科學家的故事,生動展現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在接受西方科學的同時,又努力使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徐壽等人創辦的格致書院、翻譯的科學著作、制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等,都是中國近代科學本土化的早期嘗試。小說對這些歷史事件的文學再現,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當下科技創新的一種啟示。在全球化與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無錫這片土地上曾經孕育的科學精神顯得尤為珍貴。小說通過文學的形式,讓當代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能夠感性認識并理解中國科學技術精神的本土根基。
從地方文化建設的角度看,《格致人生競風流》的出版具有標志性意義。它打破了無錫文史敘述中長期存在的“重文輕理”傾向,為地方文化形象增添了新的維度。從此,談論無錫名人不再只有顧愷之的畫、東林黨的諫言、明清詩人的游弋和詩文,以及“錫商”們的企業發展,還有徐壽的蒸汽機、華蘅芳的數學和徐建寅的化工軍工。這種文化敘事的多元化開拓,有助于塑造更加全面、立體的無錫城市文化身份。更為重要的是,小說對科學先驅的文學再現,能夠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學精神的種子,激勵更多本地人才投身科技創新,形成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回望這部作品,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三位科學家的個人傳奇,更是一個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歷程。《格致人生競風流》通過文學的形式,讓無錫籍科學家的人生和近代科學史實變得可親可感,讓科學精神變得生動鮮活。在這個意義上,兩位作者完成的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次文化建構的嘗試,他們用文字搭建了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科學與人文的橋梁——當代無錫是中國最重要的制造業城市之一,而徐壽、華蘅芳、徐建寅卻正是中國近代制造業的先驅者。當無錫讀者翻開這本書時,他們不僅是在閱讀歷史,更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對話。這或許正是《格致人生競風流》最珍貴的價值所在:它讓科學精神在文學中璀璨閃耀,照亮無錫乃至整個中國科技創新的文化記憶與未來可能。
最后有一個建議,無論把這本書看作“長篇歷史小說”,還是看作“非虛構文史寫作”,書名如果改成《格致風流》可能會更好。格致是一種科學精神和方法,風流是這三位科學家的人生以及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定位。
作者簡介
吳歌,文史學者,品牌戰略學者,資深媒體人,研究員,江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策劃,無錫榮德生企業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正在努力成為一名有文化有情懷的吃貨和文史寫手。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