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示范園區 應用大數據技術 推廣智能農機裝備
滄州為現代農業裝上“智慧大腦”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王雅楠)近日,青縣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蔬菜大棚內溫度升高,棚頂的風扇自動開啟調節棚內氣溫。“這是我們的高效智控裝配式蔬菜大棚,智能傳感設備實時監測棚內空氣的溫濕度等,相關數據可傳送到手機上。”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李志彬笑著說,現在,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輕松管理十幾個蔬菜大棚。
近年來,滄州市圍繞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大數據技術應用、智能農機裝備推廣三方面發力,積極打造智慧農業場景,為現代農業裝上“智慧大腦”,持續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
“目前,全市建有農業園區115個,其中54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都在積極推進智慧農業場景應用。”滄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項目規劃與監測中心主任殷文紅介紹,今年,該市還在持續推進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應用示范區建設。
聚焦智慧農業場景賦能農業生產,滄州市還積極布局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推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大田種植中的集成應用。
6月11日,在南皮縣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智慧大屏上顯示著全縣79.6萬畝耕地上的農作物長勢。當工作人員將屏幕定格在農作物成熟度預估界面,監測區域內的55.7萬畝小麥呈現出黃色,成熟度預估值為100%。
“這些影像是在衛星遙感影像和小麥分布圖層基礎之上,做的全縣小麥長勢監測的圖層展示,可以掌握全縣小麥長勢。”南皮縣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負責人霍璟瑱說。
據悉,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依托衛星遙感、多光譜檢測、農情監測、北斗衛星導航等先進技術,可以對全縣農業數據資源進行統籌規劃與整合應用,實現了一端惠農業、一屏觀全景、一網管全域。自2024年10月投入使用以來,該中心已累計提供氣象和重大病害監測預警信息1936次,為南皮縣小麥豐收提供科技支撐。
發展智慧農業,智能農機裝備場景應用必不可少。在滄州,隨著大數據、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各類智能農機裝備走進田間地頭,新農人有了“新農具”,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慧。
2024年,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北分中心落戶滄州,農機自動駕駛平臺上線運營后,無人駕駛播種機、無人駕駛收割機、無人駕駛卸糧車等智能農機裝備已被應用于滄州農業生產主要環節。
在滄縣鑫翰種植專業合作社,100多臺農機全部安裝了基于北斗系統的終端,實現播種、收割、平整地塊、植保等環節的無人化和自動化。“相比于傳統農機,自動駕駛農機可提升20%至30%的作業效率,每畝地可節約種子20%左右。”該合作社負責人張宸說,有了這些自動化農機設備,種地從力氣活兒變成了技術活兒。
“智慧農業場景的推廣應用,為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智慧農業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殷文紅說,下一步,滄州市將持續推進更多智慧農業場景應用,為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新動能。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河北日報客戶端
編輯 | 趙浩伊 實習編輯 | 趙海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