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東省立醫院的影像診斷報告單擺在眼前時,“左肺上葉 1cm×0.8cm 純磨玻璃結節,可見血管穿行,不能排除腫瘤性 病變” 的診斷意見,讓我這個 56 歲的老煙民瞬間慌了神。報告單上還顯示雙肺多發磨玻璃及實性結節,右肺中葉有 3.2cm 含氣空腔,甚至肝內也出現低密度灶。醫生那句 “密切隨診,警惕惡變”,像塊巨石壓在胸口,連呼吸都變得沉重。在經歷了三個月寢食難安的隨訪后,同為肺結節病患的老友向我推薦了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馬放主任。
推開診室門,馬放主任正在研讀《結辨治三焦論》,這位行醫 49 年的非遺 “經絡診察術” 傳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腫瘤 “癥瘕” 防治顧問,仔細對比我前后幾次的 CT 影像,又用指尖沿著我背部的肺俞、膏肓等穴位探查。“脈沉滑,舌暗紅苔黃膩,痰瘀毒膠結于肺,三焦氣化失司。” 他指著墻上的 “三焦 - 絡脈” 辨證模型圖解釋道:“肺部的結節就像河道里的淤泥,肝內的低密度灶是下游堵塞,想要清理干凈,得從疏通全身氣機入手。”
第一階段:攻堅祛邪,截斷病勢(第 1-2 個月)
馬主任為我制定了 “清肺化瘀,分途出擊” 的治療方案:【清肺散結方】
君藥:貓爪草 15g、山慈菇 12g(軟堅散結,直擊 1cm 磨玻璃結節)
臣藥:浙貝母 15g、夏枯草 12g(清熱化痰,針對密度不均病灶)
佐藥:莪術 9g、三棱 9g(活血化瘀,改善結節周邊血管異常)【扶正固本湯】
黃芪 30g、炒白術 15g(健脾補氣,提升免疫力)
茯苓 15g、薏苡仁 20g(祛濕化痰,截斷痰濕生成)
陳皮 9g、桔梗 6g(宣肺理氣,緩解咳嗽癥狀)
“攻邪不忘扶正,就像打仗時既要沖鋒陷陣,也要穩固后方。” 馬主任特別叮囑我戒煙,并每天用魚腥草、蒲公英泡水代茶。服藥第一周,晨起咳嗽咳痰的癥狀明顯減輕;半個月后,胸悶氣短的感覺也消失了。首月復查時,CT 顯示 1cm 磨玻璃結節的密度略有變淡,馬主任在散結方中加入生牡蠣 20g、醋鱉甲 15g,增強軟堅散結之力。
第二階段:調和氣血,標本兼治(第 3-4 個月)
隨著舌苔轉淡、脈象漸緩,藥方迎來調整:【清肺化瘀方】
柴胡 9g、香附 12g(疏肝解郁,恢復三焦氣機升降)
當歸 12g、丹參 15g(養血活血,改善肺部氣血循環)
浙貝母調整為 18g、貓爪草增至 18g(加大散結力度)
【扶正固本方】
靈芝孢子粉 6g(沖服)、女貞子 15g(滋補肝腎,調節免疫)
山藥 20g、芡實 15g(健脾固腎,防止攻伐傷正)
馬主任還親自示范 “三焦導引功”:吸氣時雙手托舉,想象清氣從腳底升至肺部;呼氣時俯身摩腹,意想濁氣排出體外。配合藥方,第二個月末復查 CT,驚喜出現了:1cm 的磨玻璃結節縮小至 0.6cm,邊緣的血管穿行征象也明顯減弱!雙肺多發結節未見增大,右肺中葉的含氣空腔保持穩定。
第三階段:培元固本,杜絕復發(第 5-6 個月)
結節明顯縮小后,馬主任轉入 “固本培元” 階段:【鞏固藥方】
八珍湯合玉屏風散化裁:黨參 15g、熟地 12g、黃芪 20g、防風 9g(補氣養血,固表防邪)
少量莪術 6g、浙貝母 9g(清剿余邪,防止死灰復燃)【生活調攝方案】
飲食:徹底忌口辛辣、油膩,每日早餐固定為百合蓮子粥
運動:堅持練習八段錦,重點強化 “雙手托天理三焦”“調理脾胃須單舉” 等動作
情志:每天寫日記記錄心情,配合冥想緩解焦慮
如今,距離初診已過去八個月,最新 CT 顯示左肺 1cm 磨玻璃結節縮小至 0.3cm,密度接近正常肺組織;雙肺多發結節穩定,右肺空腔無變化,肝內低密度灶經進一步檢查排除惡性可能。馬主任在復診時翻開《五運針藥消結錄》,語重心長地說:“結節消散,貴在‘早干預、足 療 程、調心態’。”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中醫 “整體調理” 的智慧。馬放主任憑借非遺 “經絡診察術” 的精準辨證,結合獨創的 “三焦 - 絡脈” 理論和九種消結驗方,不僅消除了病灶,更教會我如何與身體和解。如果你或家人正被肺結節、肝結節等問題困擾,不妨相信這位 49 年岐黃老將的醫術 —— 有時候,轉機就藏在千年中醫的智慧里。
文末提醒:文中藥方為個案記錄,中醫治 療需辨證施治,建議至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或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預約馬放主任面診,切勿自行照搬用藥。早發現、早干預、堅持治,是戰勝結節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