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廖先生是一名貨車司機
日復一日熬夜駕車的他
幾十年來每天依靠兩三包煙“提神”
直到最近持續一個月的劇烈咳嗽
才讓這名“老煙槍”
在當地醫院完成了
人生第一次胸部CT檢查
結果猶如晴天霹靂——
他的右肺上葉發現了
2處高度疑似惡性腫瘤的結節
于是,他慕名找到了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吳孟超紀念醫院)
胸外科林紹峰主任
林主任在看過胸部CT后判定右肺2處結節均需盡快手術切除,但術前肺功能檢查結果又讓醫生們犯了難。因為長期抽煙,廖先生的肺功能指標不足正常人的四成,完全不能滿足手術麻醉的要求。
為了尋找最優解決方案,林主任迅速組織了包括麻醉科、介入科、腫瘤科在內的多學科會診。會診認為,因較大結節的位置緊貼肺門大血管,無論是CT引導的穿刺活檢還是消融治療,都有極大風險傷及緊鄰血管,造成大出血甚至生命危險。因此,要獲取最精準的腫瘤病理結果,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合理的治療方式。
胸部CT可見腫瘤緊貼肺門大血管。
為實現手術可能
林紹峰主任為廖先生量身定制了
一系列改善肺功能的方案:
嚴格戒煙、藥物吸入霧化、呼吸訓練
在每日監督執行下
用了不到2周時間
廖先生復查肺功能指標
終于勉強達到了手術麻醉的條件
但另一個難題同樣棘手。廖先生的肺部條件無法耐受他完成標準的右上肺葉完整切除,這就意味著,對于緊貼肺門大血管的結節,必須在保證完整切除情況下不能損傷周圍的血管分毫。為了更好了解結節與周圍血管的關系,林紹峰主任團隊運用三維重建技術將廖先生肺內的動脈、靜脈及支氣管等組織結構立體構建出來,在術前便規劃好手術入路及切除范圍,做到心中有數。
術中,林紹峰主任憑借豐富的經驗、精細的操作,結合術前精密規劃的“手術路線”,完整游離出整個結節并將其切除,同時也一并切除位于尖段的結節。不出所料,兩處肺結節的病理結果均為浸潤性腺癌。
3D重建下結節與周圍血管的關系。
經過精心治療,目前廖先生已康復出院,短暫休整后,他還要根據切除的腫瘤基因檢測結果,返回醫院進行下一階段綜合治療。對于這次手術的成功,廖先生及其家屬表示非常感激,特地為團隊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林紹峰主任表示:“這類高風險手術的成功,得益于多學科協作和精準醫療技術的應用。我們將繼續挑戰復雜病例,為更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同時,他提醒,長期吸煙會嚴重損害肺功能,增加肺癌風險,戒煙是保護肺部健康的第一步,任何時候戒煙都不遲。
廖先生及家屬為林紹峰主任團隊送來錦旗,表達感謝。
快快轉發,提醒身邊人!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林春梅
新媒體編輯 鄭錦鑾
監制 蘭超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