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湯米油就是津液?
喝米湯米油能補津液?
這到底是真的嗎?
中醫常說,生津止渴,而這里的生津指的就是津液。
按中醫理論,津液不足就會導致口干口渴,喉嚨干燥,易夢,皮膚干燥,口中發苦,心煩氣躁等……要是津虧進一步發展,甚至可能傷及肝腎陰液,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中醫基礎理論》這本中醫的科班教材里提到,津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它和精、氣、血是并列在同一章的,足以得見津液的重要性。
《目錄》
「READING」
米湯米油真能補津液?
米湯米油補津液會造成反效果?
這是在毀中醫!
一、米湯米油真能補津液?
之前有人宣揚「米湯米油能代替嬰兒米粉」,花爸也是第一時間打假了。
詳情點擊說花爸就靠貼貼圖片做測評?這位「營養師」怕不是熬粥熬魔怔了?
而現在似乎換了套說法,很多打著中醫旗號的視頻里,都強調津液有多么多么重要,說喝水不好,喝米湯米油才能補津液。
但無論是「米湯米油就是津液」,還是「喝米湯米油就能補津液」,都不符合中醫的基礎理論!
津液是什么?
津液指的是人體內的體液,完全不是指食物里的液體,更不是指米湯米油。
而津液是由飲食被脾胃運化而生的,這里說的飲食,不光是指液體的食物,而是指所有飲食。
用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是,飲食里的各種營養物質,被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就能產生津液,并不是喝米湯米油就能產生津液的。
二、米湯米油補津液會造成反效果?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食物里的營養物質就能產生津液,那喝米湯米油生津也沒問題啊,米湯米油總比喝白水營養豐富吧?
這還真不一定!
米湯米油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水解物和極少量水溶性維生素,其營養密度遠低于完整食物。一碗200ml的米湯約含15-20g碳水化合物,相當于4-5塊方糖,但幾乎不含蛋白質、脂肪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也就是說,米湯米油,除了水以外就是碳水化合物,而其他的營養成分極少。而碳水化合物本質上也是糖,所以米湯米油其實就是「糖水」。
在以前,人們溫飽都難,對于長期處于半饑餓狀態的人群,米湯米油確實比白水好得多,米湯里的碳水化合物至少能給人提供些熱量。
但現時代,人們生活條件上來了,吃得都更好了,普遍都是熱量攝入過多,這種情況下再去喝這些所謂津液,就會攝入太多不需要的糖分。
而喝米湯米油甚至比吃米飯面條更糟糕,因為其升糖指數(GI)非常高。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團隊的研究證實:「米湯的GI值高達86,屬于高GI食物,飲用后會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尤為不利。」
米飯面條里的碳水在人體內還有個慢慢消化的過程,升糖沒有那么快 ;但米湯里的糖,會迅速進入血液,引起血糖瞬間飆升,加重胰島素的負擔。
特別是對那些已經在糖尿病邊緣徘徊的人,更不能經常喝這些所謂津液,否則反而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三、這是在毀中醫!
自媒體平臺門檻低,什么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表各種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別有用心之人。
相信有些細心的花粉們在刷視頻時留意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某種「真理」開始流行,這其中大多是會讓人產生焦慮的言論,同類型的賬號總是火速跟進集中傳播,不僅是視頻內容,甚至連語氣、表情都如出一轍,讓人都懷疑賬號皮下到底是真人還是機器人。
其實啊,都是套路!
某MCN機構從業者透露(匿名采訪):「健康類內容最容易引發焦慮從而獲得流量。一個養生秘方走紅后,我們會迅速組織幾十個賬號進行矩陣式傳播,文案結構、拍攝角度甚至主播表情都高度統一,以營造權威共識的假象。」
現在自媒體泥沙俱下,為了獲得流量,背后的推手不斷炮制出所謂科普,而這不僅與事實的真相謬之千里,甚至還會造成危害。
像這次的米湯米油,用中醫背書,打著中醫旗號,給自己不科學不正確的言論站臺,可能一時能迷惑一批人跟風,但長此以往卻會摧毀中醫的信譽和權威性。
而這其實不是個例,現在網絡上很多所謂「中醫養生」內容,要么斷章取義,要么偷換概念,嚴重誤導公眾,給中醫藥事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家人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認真辨別,要了解一些基礎的營養知識,警惕那些打著中醫旗號,實際上在毀中醫的所謂健康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