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時候,我作為一名年輕的軍官,被部隊派往北京執行接兵任務。那一年,我剛滿25歲,在部隊里擔任連長,算是有些經驗,但也還沒見過太多大世面。這次任務對我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1974年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經濟條件普遍困難,但軍隊的生活相對來說還算穩定。這次去北京接兵,不僅讓我完成了任務,還讓我花24元請戰友們吃了一頓難忘的烤鴨,更意外地結識了一位正師級干部。這段經歷,對我后來的軍旅生涯影響深遠。
那時候,部隊每年都需要補充新兵,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基層單位,新兵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戰斗力的強弱。北京作為首都,是重要的兵源地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優秀的年輕人從這里入伍。
接兵任務一般由連級或者營級軍官帶隊,帶著幾個助手,負責跟地方征兵辦公室對接,組織體檢、政審,最后把新兵帶回部隊。我因為工作踏實,被領導看中,選為這次任務的負責人。隨行的還有幾個戰友,都是部隊里的骨干,大家配合默契。
我們是坐火車去的北京。那會兒火車條件簡陋,硬座車廂里擠滿了人,空氣里彌漫著汗味和煙草味。不過我們幾個當兵的早就習慣了,路上還聊了不少部隊的事兒,氣氛挺輕松。到了北京,我們住進了一家軍隊招待所,條件簡單但干凈,床板硬邦邦的,睡一覺起來腰酸背痛,但也沒人抱怨,畢竟任務在身。
接兵工作比我想象中要復雜。到了北京第二天,我們就跟地方征兵辦公室聯系上了,開始忙活起來。
先是核對名單,然后組織體檢,還要進行政審。體檢得檢查身體素質,比如身高、體重、視力這些,政審就更嚴格了,要查家庭背景和個人表現,確保新兵政治上可靠。那幾年因為特殊的影響,政審尤其嚴格,有些家庭成分不好的年輕人,哪怕身體素質再好,也只能被刷下來。
我們忙了好幾天,每天從早到晚,幾乎沒停過。北京的冬天冷得很,風吹在臉上跟刀子似的,但我們還是得挨家挨戶跑,去跟新兵家屬溝通。有時候遇到不理解的家長,還得耐心解釋部隊的政策。好在最后任務完成得不錯,我們招到了一批身體結實、政治過硬的新兵,領導看了名單也很滿意。
任務完成后,我們終于能喘口氣。回部隊之前,戰友們提議在北京好好吃一頓,說是難得來趟首都,不能白來。北京烤鴨是出了名的,大家一致同意去嘗嘗。我也沒多想,就帶著他們去了全聚德。那時候的全聚德還沒像現在這樣開遍全國,就是一家老字號飯店,生意特別好,門口老有人排隊。
我們點了一只烤鴨,再加了幾道小菜。烤鴨端上來時,香味撲鼻,皮脆肉嫩,看著就讓人流口水。那會兒24元可不是小數目,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塊,我花這錢請客,心里其實有點肉疼。不過看到戰友們吃得開心,聊得起勁,我也覺得值了。
1974年的北京,物價水平確實不高,24元能吃一頓這么豐盛的飯,在當時算得上奢侈了。這頓飯不僅讓我們放松了心情,也讓大家伙兒之間的感情更深了。
就在我們吃完準備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兒。一位穿軍裝的中年人走進了飯店,身板挺直,氣場很足,一看就是個領導。他進來后,我們幾個條件反射地站起來敬禮。他點了點頭,走了過來。后來才知道,他是北京軍區的一位正師級干部,姓李,具體職務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師一級的大領導。他聽說我們在這兒接兵,特意過來看看。
這位李干部人很隨和,跟我們聊了聊部隊的事兒,問了問接兵的情況。我們把這幾天的工作簡單匯報了一下,他聽了挺滿意,還夸了我們幾句。他說,北京的新兵質量一直不錯,希望我們回去后好好帶兵,為部隊多出力。他的話不多,但句句在理,讓我們這些年輕人挺受鼓舞。
聊著聊著,他還提到了軍隊建設的一些看法,說那會兒國家條件有限,部隊得靠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他還講了點自己的經歷,說年輕時也干過接兵的活兒,挺感慨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到團結,說軍隊是個大集體,甭管條件多苦,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就沒啥過不去的坎兒。這些話對我觸動很大,后來在部隊里帶兵時,我一直記著這個道理。
幾天后,我們帶著新兵回了部隊。這次任務完成得挺順利,領導聽了匯報也很高興。我特別提到了跟李干部的交流,領導說能認識這樣的高級軍官,對我以后發展肯定有幫助。確實,這次北京之行讓我收獲不少,不光是完成了任務,還學到了很多東西。
那24元的烤鴨,雖然花得有點心疼,但換來了戰友們的笑臉,也值了。更重要的是,認識了李干部,他的話讓我對軍人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作為一名軍官,不光要能打仗,還得有大局觀,能帶好隊伍。這些經驗對我后來的工作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帶兵和處理復雜問題時,我總會想起那次談話。
1974年的中國,日子過得不容易。社會上亂七八糟的事兒不少,經濟也困難,普通老百姓生活緊巴巴的。部隊雖然條件好些,但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時候當兵的,很多人不是為了啥高大上的理想,就是想吃飽飯,有個安穩的活兒干。可正是這種環境下,我們這些軍人才能體會到責任的分量。
這次北京接兵的經歷,成了我軍旅生涯里一段寶貴的記憶。24元的烤鴨,不只是頓飯,更是戰友間的情誼;認識的正師干部,也不只是個領導,而是我職業路上的一盞燈。后來我又在部隊干了很多年,慢慢從連長干到更高的崗位,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那次任務是個轉折點。
如今我已經退役了,離開部隊也有不少年頭了。但那段日子我忘不了,尤其是1974年的北京之行。那些跟戰友們一起奮斗的時光,那些為了國家安寧默默付出的歲月,都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經歷。現在國家強起來了,生活也好了,我看著今天的年輕人,總覺得他們趕上了好時候,但也希望他們能明白,今天的太平是多少人用汗水換來的。
這段經歷讓我更堅定了一個信念:當兵的不光是為自己活著,更是為國家和人民扛起一份責任。不管是花24元請戰友吃飯,還是認識一位正師干部,這些都是小事兒,但背后反映的是那個年代軍人的情懷和擔當。我把這段故事寫下來,也算是給自己留個念想,同時告訴后人,那時候的我們,就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