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啟事
河口海灣作為全球最敏感、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最顯著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前沿地帶。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環境事件頻發及人類干擾加劇,河口海灣生態系統面臨嚴重退化風險。識別其變化規律并構建科學有效的治理策略,對于實現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強對沿岸海域生態環境的科學認知,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管理能力的提升,《海洋環境科學》期刊特設“河口海灣生態環境演變與大數據解析”專刊。專刊旨在通過多源數據融合、大數據分析、統計建模與人工智能等方法,深入解析富營養化、脫氧、赤潮、碳匯、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物、微塑料等生態環境問題,揭示其發生發展機制與演變規律,為我國河口海灣生態系統的科學管理提供定量化決策支持。
一、專刊主旨與組織
為持續關注并及時報道我國在河口海灣生態演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洋環境科學》計劃于2025-2026年組稿出版“河口海灣生態環境演變與大數據解析”專刊。專刊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吳梅林研究員、廣東海洋大學趙輝教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宏亮研究員和廈門大學肖武鵬副教授聯合擔任特邀主編。本專刊擬定于2025年7月正式啟動征稿工作,面向全國公開征集高水平稿件,歡迎廣大專家學者踴躍投稿。
二、特邀主編簡介
吳梅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海洋中小尺度生態學研究,聚焦近海、河口海灣生態系統演變和深遠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的研究工作,與1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學術聯系。發表論文100多篇,1篇論文被選為封面文章,1篇文章入選Editors' Choice;主持E-BOOK專著2部及1部獨立章節,參編2部。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選為亮點論文,獲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5)、海洋科學工程技術一等獎(第9),并入選“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第1)等榮譽稱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北部共享航次首席科學家1次,中國科學院臺灣青年交流項目:“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東印度洋水體綜合調查春、夏航次化學部分專題”2次。擔任國際SCI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副主編、《Environments》《海洋環境科學》編委、《環境生態學》青年編委以及《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Water》客座編輯。擔任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底勘查與開發分會理事、中國海洋學會海洋化學分會委員,廣東海洋湖沼學會、廣東海洋學會監事;“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評委,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海洋環評專家等;邀請國內外專家、國內外學術會議與交流召集人及特邀報告20余次等。
趙輝,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杰出學者,海洋化學方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機制、海洋環境地球化學與生態修復、海洋生態動力研究、近海海洋環境變化及生態響應等。主持國家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刊物中SCI論文90余篇。曾在百慕大海洋科學研究所、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漁業研究中心、美國夏威夷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訪學。任國際期刊《PLOS ONE》《Satell Oceanogr Meteorol》編委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客座編輯;擔任《J. Coast Re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J. Geophys. Res.-Oceans》《Sci. China》等國內外多個期刊審稿人。
李宏亮,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擔任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環境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自然資源部長三角海洋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獲得浙江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浙江省省部屬企事業“名師高徒”榮譽稱號,擔任中國海洋學會海洋化學分會委員,《海洋學報》(中英文版)青年編委、《應用海洋學學報》青年編委。主要通過時間序列沉積物捕獲器和生化多參數集成剖面儀的現場觀測,研究全球變化背景下中國近海和大洋多尺度物理過程對營養要素的供給、生物地球化學響應和沉降顆粒物輸出的調控作用,為海洋環境治理提供科學支撐。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項(集成研究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1項和子課題2項、海洋二所科研業務費專項重點項目2項。作為化學負責人,參與了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項(水體綜合調查航次類)和國家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專項1項。主持了浙江省自然資源領域藍碳調查項目(臺州)和其他多項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項目。近五年來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共同)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國際主流期刊發表論文13篇,主編專著1部。
肖武鵬,廈門大學副教授、“南強青年拔尖人才”,博導。主要開展海洋浮游植物生態位和性狀生態學研究,致力于前沿機器學習算法的革新和大數據分析新理念的開拓創新,在河口和近海浮游植物群落演變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方面取得了若干創新性學術成果。已在《Water Research》《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資助)、“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新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兼任中國生態學學會海洋生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Global Change Ecology》編委、《應用海洋學學報》青年編委。
三、 征稿主題
專刊圍繞“河口海灣生態環境演變”這一主題,重點聚焦如下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 富營養化、貧氧、赤潮等生態災害的演變機制
● 重金屬、污染物、微塑料等新興污染的空間分布與風險評估
● 河口海灣生態系統的長期變化與短期響應
● 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對生態過程的影響
● 人類活動與生態擾動的驅動機制
● 基于遙感、無人平臺、在線觀測等的新型觀測方法
● 多源數據融合、大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在生態研究中的應用
● 典型海灣與河口案例研究
四、稿件類型
● 研究論文:報道原創性研究成果。
● 綜述:系統評述特定領域的研究進展與未來方向。
● 方法學論文:介紹創新的技術方法、流程或分析工具。
● 觀點與評論:對領域熱點、挑戰或未來趨勢提出獨到見解。
● 應用案例研究:詳細描述新技術在實際保護項目中的應用、成效和經驗教訓。
五、 投稿注意事項及要求
● 稿件格式參見《海洋環境科學》投稿指南(論文模板可在期刊網站下載中心下載),稿件經由網站(http://hyhjkx.nmemc.org.cn/)在線提交,投稿類型選擇專題投稿中的“河口海灣生態環境演變與大數據解析”。
● 稿件必須為原創、未發表作品,所有稿件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
●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4月30日
● 稿件經專家審理錄用后即可網絡預發表(提供DOI),紙質期刊計劃于2026年第四季度(正刊)刊出。
● 聯系人:胡瑩瑩
● 聯系電話:0411-84783126;手機:13941160526(微信同步)
● E-mail:hyhjkx_yyhu@vip.126.com
● 投稿網址:http://hyhjkx.nmemc.org.cn
信息來源:《海洋環境科學》。
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