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長抵達法國并與法國外長舉行了雙邊會談,就兩國關系達成較多共識,氛圍其樂融融。但這場會談結束后不到24小時,法國財長便翻臉不認賬,又主張對華樹起貿易壁壘,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從外交部的通稿來看,這次中法外長會談成果頗豐,法國外長巴羅明確表示,法方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此外,他還重申法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任何變化;法方高度重視歐中伙伴關系,期待以歐中建交50周年為契機深化合作。
這番話不可謂不誠懇,但距離他說出這番話還不到24小時,法國財長便公開拋出對抗性言論。據觀察者網7月6日報道,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公開宣稱,為了更廣泛地針對中國進口產品,歐盟必須加強貿易壁壘,否則“中國的產能政策將會扼殺歐盟的工業”。特朗普當初也是用類似的理由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對華加征關稅,現在法國財長步其后塵,有可能也要帶著整個歐盟建立壁壘體系,這一趨勢不能不引起重視。
一來在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的背景下,歐盟已經逐漸成為更多中資、中企的選擇。一旦歐盟也效仿特朗普大打對華貿易戰,將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手段拓展到其他中國制造上,那么中國對外出口恐將面臨新一輪壓力。二來法國如果真的在經濟上對華采取限制措施,那么政治上中法兩國關系還能保持穩定嗎?從過去幾個月雙方圍繞法國白蘭地的交鋒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因此王毅外長這次訪歐之旅多次就相關問題發聲,強調中歐歷史文化、價值觀不同,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為對手,不能由于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當前歐洲面臨各種挑戰,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來自中國。希望歐方真正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對華政策。
如今來看,這番肺腑之言沒能讓法國財長的對華態度有所改觀,不過好消息是歐盟成員國未必都會聽從這位法國財長的建議。畢竟數據顯示歐盟2024年對華出口總額高達4882.03億美元,中國是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所以不光歐盟可以樹立起貿易壁壘,中國也可以,但這樣做的最終結局就是兩敗俱傷,并且不解決根本性問題,特朗普已經用切實行動和損失給歐盟上了一課。考慮到中歐貨物貿易支撐歐盟約300萬個就業崗位,歐盟各國應該還是會務實一些。
歸根結底,貿易壁壘不是保護本國市場的選擇,提高行業競爭力、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才是。法國現在打著為歐盟制造業“請命”的旗幟大聲疾呼,喊著“不對華樹立貿易壁壘歐盟制造業就要衰退”的口號,這屬于顛倒是非、以點帶面。真正的歐盟制造業大國德國,在去年堅決反對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時任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的維辛表示這是“錯誤方法”,全球競爭才會激勵德國企業生產更好、更便宜的汽車。
哪一方的論點更貼近真相是不言而喻的。在全球貿易面臨挑戰的當下,歐盟作為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體,更繞不開同中國合作,其27個成員國不具備“關起門來過日子”的能力,盲目效仿特朗普的政策方針猶如東施效顰。更何況特朗普這樣做最終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法國政府實在沒必要在一條已經被驗證走不通的路上狂飆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