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和噴薄的烈焰,一枚捆綁著三枚助推器的巨型火箭穩穩“釘”在試車臺上。
這是中國商業航天史上最強勁的“心臟”之一——力箭二號一級動力系統,剛剛通過了它的終極大考!
當試車成功的消息傳來,現場工程師們擊掌相慶:距離今年9月首飛太空,只剩最后沖刺!
6月11日,廣州從化深山里,中科宇航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力箭二號火箭的一級動力系統,進行了一場全流程“模擬飛行”。
試車過程從發動機點火開始,3臺YF-102液氧煤油發動機同時怒吼;噴口像跳舞一樣靈活偏轉,模擬火箭空中調整姿態;在預定時間毫秒不差熄火。
這相當于讓火箭在地面完整飛了一次,驗證了從加注燃料到空中機動的所有關鍵動作,特別是多臺發動機并聯工作的協調性,以及火箭在真實飛行中的力熱環境。
試車成功,意味著力箭二號拿到了首飛“通行證”,它已具備托舉12噸貨物進入太空的可靠力量!
試車成功的背后,藏著一個華南唯一的“火箭心臟測試基地”。這個位于廣州從化的試驗中心,能扛住400噸級動力系統的狂暴推力,相當于同時按住700輛小轎車;具備200噸級單臺發動機的極限測試能力;更關鍵的是,它是國內唯一能同時測試整機發動機和系統全套動力的“雙料考場”。
商業火箭要降低成本,可回收技術是命門。
這個試驗中心就是為驗證回收關鍵技術量身打造的。從發動機反復點火到著陸緩沖測試,未來都將在這里完成。
而就在試驗中心隔壁,力箭二號“超級工廠”也已蓄勢待發——這里將實現火箭的“出廠即發射”,把傳統數月的發射準備周期壓縮到極致。
力箭二號:太空貨運的“中國方案”。
為何全球商業航天都在緊盯力箭二號?因為它精準切中了兩個時代需求:低成本與大運力。
它有多能“裝”?力箭二號近地軌道運力12噸,相當于一次發射3輛SUV上天;太陽同步軌道運力8噸,足以部署數十顆衛星組網;未來實現回收復用后,發射成本有望腰斬。
它能自主規劃路線、實時避障,級間分離時用壓縮氣體“溫柔推開”,避免碰撞風險;一級助推器配備的YF-102發動機,天生為重復使用而生。用航天專家的話說:“它生來就是為空間站‘送貨’和星鏈‘組網’而造的太空貨車。”
首飛倒計時:九月發射。
根據最新計劃,力箭二號將于2025年9月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首飛。搭載的“輕舟貨運飛船”,將驗證商業火箭執行國家空間站貨運任務的能力。一旦成功,中國空間站補給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雖首飛不回收,但火箭從設計伊始就為復用鋪路。每一次點火、分離數據,都在為未來“火箭返航”積累經驗。
依托新建成的通用發射工位,力箭二號將展示星箭快速組裝、垂直總裝、快速發射的全流程。
2025年首飛→2028年實現回收→2030年目標年發射50次。
當火箭發射像航班一樣頻繁,太空資源開發將真正觸手可及。九月南海之濱,這枚中國商業航天“最強矛”將刺破蒼穹。它承載的不只是12噸貨物,更是一個民族對星海征途的嶄新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