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普通人在面對罪惡行為時,多數人會有恐懼、漠視、投降、妥協、甚至投懷送抱等行為或表現。不管您是否承認這一點,事實恐怕就是如此。在這一點上,“平庸之惡”更能說明這一點。
“平庸之惡”這個概念,主要來源于德國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在其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于平庸的惡的報告》中提出的著名觀點。
阿道夫·艾希曼是納粹黨掌控德國時的納粹集中營的軍官,在集中營中負責執行殺害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戰后逃脫審判逃往阿根廷,后被以色列特工抓回以色列后被執行死刑。
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審判時,漢娜?阿倫特觀察到艾希曼并非她想象中的那種狂熱的、惡魔般的反猶主義者。相反,艾希曼給她的印象是一個極其平凡、思維淺薄、甚至有些乏味的官員。他高效地組織、管理著將數百萬猶太人運往集中營,并將他們殺死。但他聲稱自己只是在服從命令、履行職責,甚至聲稱自己個人并不憎恨猶太人。
漢娜?阿倫特由此得出結論,正是由于放棄對思考的放棄、對個人責任的推卸、對權威的盲目服從,以及將自己僅僅視為一個執行命令的工具的心態,使得像阿道夫?艾希曼這樣的人犯下滔天罪行。這種罪惡因于動機的“平庸”和作惡者性格的“非惡魔化”而顯得更加普遍、更加可怕。
漢娜?阿倫特認為“平庸之惡”并非極端或惡魔般邪惡,它的核心在于其惡行并非是由那些充滿仇恨、狂熱意、極端殘忍或心理變態的“惡魔”所為。 這種惡行是由于極度缺乏思考、判斷、盲目服從權威、隨波逐流、喪失個人道德責任感的狀態。作惡者往往只是龐大官僚體系或意識形態機器中的一個小角色。他們專注于高效、快速地完成上級交代的工作或任務,而不去思考(或刻意回避思考)這些行為的實質內容和道德后果。
平庸之惡的人之所以這么做,無非是想想要保住工作、升職加薪;害怕不服從會帶來懲罰;渴望融入群體、不被排斥;一味地從眾心理或者認為這是認為命令、規定;將責任推卸給上級、系統或職責本身。
通過對平庸之惡的分析可以看得出,具備“平庸之惡”特質的人做出的罪惡,不一定具有極端的邪惡性格,它可能就潛藏在普通人的不思考、不判斷和機械服從之中。在龐大的官僚體系或意識形態籠罩下,個人很容易喪失普通人的人性,變成機械執行任務的工具。保持清醒,不放棄判斷力至關重要。
“平庸之惡”并非納粹德國所獨有,具有普遍性與現實意義。當人們放棄思考、盲從權威、只顧個人利益或安穩、對不義之舉保持沉默或被動參與時,人人都可能成為系統性惡行的幫兇。
總之,“平庸之惡”并非總是以面目猙獰的面貌出現,而是以極其平庸、普通人的面貌出現,當普通人在放棄獨立思考、服從權威、只專注于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所犯的罪惡往往罄竹難書。
通過對“平庸之惡”的解讀,當普通人面對罪惡行為而無能為力時,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選擇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