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凌晨4點04分,小暑要來了。小暑是第十一個節氣,暑氣剛起未到頂。今年小暑有點怪——交節在凌晨,算“夜晚小暑”。
按老說法,19點到7點交節都算夜,白天小暑易旱,夜小暑雨多。
可雨多也麻煩,農田積水根要爛,排水得提前備。更巧的是,今年小暑在農歷六月十三,屬“晚小暑”。農諺說“早小暑三伏涼,晚小暑熱死牛”,今年熱得要超常?
“熱死牛”是夸張,可三伏天怕真比往年燙。老黃歷還說,這天是“破日”,要破舊迎新,做事得穩當。
破日不兇,提醒人別鉆牛角尖,轉個彎說不定有新盼。
小暑習俗多,老人總念叨“1不曬、2不出、3不閉、4要喝、5要吃”。“1不曬”不是不曬,是別曬太久。被子曬3小時剛好,曬久了布脆色褪,蠶絲棉麻更金貴。
“2不出”說的是中午,日頭最毒別瞎逛。《黃帝內經》講,午時心經當令,瞇半小時養神又補力。
“3不閉”指空調房別悶死,早晚開窗換空氣。中午開窗熱氣灌,早晨6點、傍晚7點,風涼又新鮮。“4要喝”得喝溫白開,涼水冰胃易鬧肚子。
小暑出汗多,少喝多次,別等渴了才灌。
“5要吃”得吃羊肉,“吃暑羊”驅濕補陽。
《本草綱目》說羊肉暖中,小暑吃它,冬天少挨凍。
紅燒羊肉最得勁,燉軟乎了配土豆,香得能舔碗。
小暑三候有講究:一候溫風至,風里帶火烤。
二候蟋蟀居壁,熱得往墻根兒鉆。三候鷹始擊,老鷹飛高躲地面熱。
氣象數據說,7月全國平均24.9℃,過半地區進盛夏。四川盆地小暑26℃,河谷35℃以上,稻子揚花要防“中暑”。
長江中下游出梅,華北東北雨多,“小暑雨漣漣,防汛最當先”。雷暴臺風也多了,種棉花大豆的得看天,別讓水沖了地。
農諺準不準?
去年早小暑,三伏天確實涼快點。今年晚小暑,熱成啥樣?得看接下來半個月。
老理兒不是迷信,藏著過日子的巧勁兒。曬伏防發霉,午睡養精神,都是老輩人試出來的寶。想知道后續天氣咋變?
點個關注,咱們接著聊。
農諺是經驗,具體天氣還得看預報,別全信也別全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