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六月十三日,民間傳說是魯班先生的誕辰日。魯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出身于工匠世家,是中國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每年魯班誕辰日,泥工、木工、搭棚行業和現在建筑行業工人都會紀念魯班,表達了人們感恩的情懷。相傳農歷六月十三是海龍王的生日,全國各地的祭祀習俗不同。沿海地區龍王節又稱漁民節,有開光(新船下海)、敬龍王、敬海神娘娘等習俗,人們希望龍王能保佑風調雨順,魚蝦滿倉,出海平安。今天農歷六月十三,記得“吃二樣,忌二事”習俗,祈福順遂家幸福!
一、吃二樣
1、九轉大腸
魯班是魯國人,飲食上肯定是要吃魯菜,農歷六月十三日魯班誕辰日,就吃魯菜。九轉大腸是魯菜代表菜,是山東濟南市傳統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并稱贊廚師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食材:豬大腸、香菜末、白胡椒面,大蔥、干辣椒、生姜、大料、花椒、老抽、料酒、淀粉、白醋、醬油、白糖、米醋、精鹽
做法:1、將豬大腸翻過來,清洗肥腸,撕去里面的白色組織。加一些食醋和淀粉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2、開始套腸,豬腸粗糙的面翻出來,連接處灌點水,很容易一層就套起來。擠出多余水分,把腸再重復次套一次,就成了四層大腸。用牙簽成十字兩頭固定。3、準備烹飪的材料,開水鍋中裝滿水,加老抽、蔥、姜、料酒、干辣椒、胡椒面、食鹽、大料和花椒,放入大腸。4、大火煮開,中小火燉煮2個小時,記得用牙簽扎一下大腸以防爆開。5、撈出大腸切成2.5厘米長的段,用牙簽十字固定。固定好的大腸淋一些醬油,輕輕拌一下,使其上色均勻。6、炒鍋上中火,倒入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7、鍋內留底油,適量白糖炒糖色,放入豬大腸,烹入料酒,加一點醬油上色,小半碗米醋去腥解膩。添加適量的水,再加入白糖、胡椒粉,大火燒開,中火煨制,直到湯汁濃稠,顛翻均勻。8、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2、吃糖醋鯉魚
糖醋鯉魚是一道魯菜傳統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據說此菜最早起源于濟南濼口,后逐漸流傳至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時,形成了糖醋熘魚、鯉魚焙面等菜品。鯉魚一直是一種吉利的魚,在中國食俗文化中,鯉魚象征著吉祥和富貴;鯉魚也是祭祀的重要食物,寓意著年年有余,生活富裕;鯉魚還是益智健腦的一種食材。鯉魚寓意著魚躍龍門!
食材:鯉魚,蔥,姜,花椒,鹽,大料,大蒜,醋,生抽,老抽,紅糖,黃酒,花生油。
做法:1、鯉魚宰殺,去掉內臟、魚鰓和魚鱗,清洗干凈。2、把魚的表面劃上花刀,魚身兩側劃幾刀深深的口子,把兩側的筋抽掉。3、把鯉魚放到大碗里,放適量蔥姜絲,倒1勺料酒,魚傷口里撒點鹽,腌制10分鐘。4、碗中放3大勺面粉,1勺淀粉,適量清水,攪拌一下,倒食用油進去,攪成面糊。5、鯉魚表面抹一層干淀粉,再均勻地抹一層調好的面糊。6、鍋里倒入油,油熱至七成時,兩只手彎著魚身,先把底部炸一下,再把整條魚放進鍋里,用勺子在魚身上澆熱油定型,中火炸至魚皮變金黃酥脆。7、把1勺鹽、2勺醬油、3勺白糖、4勺醋、5勺清水攪勻。8、鍋里留底油,蔥姜蒜爆香后依次倒入糖醋汁、水淀粉、明油,熬至濃稠狀關火。9、把湯汁澆在魚身上,撒適量蔥絲裝飾一下。
二、忌二事
1、忌說“翻”和“漏”
農歷六月十三日海龍王節,是海邊漁民特別看重的漁民節,這天很多沿海地區都會殺豬宰羊來祭海,如果有客人上門,不論是否認識,漁民都會熱情的邀請把酒言歡。人們要管住嘴,忌說“翻”和“漏”字,吃魚要翻面,很多人都會以“劃過來”來代替,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一帆風順。
2、忌財物外借
明日農歷六月十三日是人們祈求一帆風順和魚蝦滿倉的日子,也是一個祈福納財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講究的就是不破財。在這樣的日子財物是不適合外借的,有借財物打算的人,也最好免開尊口。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