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六月廿一”的講究,得從農耕時代的生活說起。農歷六月俗稱“小暑月”,對農家來說正是搶農田、做夏忙的時候。老話講:“六月一場雨,堆下好谷米。”但緊接著的旱情、雷暴也多變,于是人們在六月下旬,尤其是二十一這天,用家宴祈愿天時順遂。還有古諺:“六月廿一不下田,家中備菜盼團圓。”這一天,農活暫停,長幼齊坐,祭拜祖先、敬天謝地,寓意用飯食迎祥納福。
有趣的是,有些地方六月廿一還會辦起“細雨宴”或“青菜節”,親戚朋友串門互贈食材。那些最普通的蔬菜,哪怕只有簡單的烹飪,都帶著生活的美意。宋代詩人楊萬里寫道:“半夏門前菜花香,六月廿一宴親房。”那種淡淡的松弛感,正是中國人骨子里的煙火情結。
鮮為人知的小細節還有不少。比如南方老人愛在這一天曬書、曬衣,被稱作“六月照書”。據說可以趕潮除濕,還能讓文運更旺。閩南、江蘇一帶的女性,會在桌下綁一根紅繩,說“系安樂”。這些細微的動作,歸根結底,都是人們把吉祥平安緊緊抓在手心的方式。
三道吉利菜的寓意與做法:家常不俗,口口稱心
吉利菜一:蒸鱸魚,年年有余、順水順意
魚,向來是中國餐桌上的好兆頭。六月廿一正值鱸魚當季,肉質鮮嫩。魚的“余”與“有余”諧音,象征日子富足,源源不斷。家宴上有蒸魚,老人總會笑著說“一條魚,福氣隨。”
家常做法:鱸魚一條收拾干凈,肚中塞點姜蔥。魚身上切兩道斜口,撒鹽稍腌。放盤中,加姜絲蒸8-10分鐘,出鍋淋熱油再灑點醬油,點綴香蔥即可。肉滑湯清,正合夏味。
吉利菜二:雙拼翠蔬,平安如意,安如青山綠水
蔬菜象征清新和平安。綠葉菜的“青”,取自“長青安泰”之意。六月廿一,無論南北,家家都要上一道綠蔬,有時兩三樣搭配,叫做“雙拼”。
家常做法:挑兩樣應季青菜,比如莧菜和生菜,洗凈焯水,順序分兩邊擺盤。鍋里熱油,蒜末炒香,潑在菜上,點少許醬油,色澤分明。吃口爽脆,佐餐極妙。也有摻雜點百合、小蘑菇,取平衡圓滿之意。
吉利菜三:豆腐圓,團團圓圓,素雅健康
豆腐為豆制品之首,民間視作“平安菜”。其色潔白,寓意純潔吉祥。做成豆腐圓子,更隱含“團聚美滿”之情。
做法簡單:豆腐壓碎,拌入蔥花、胡蘿卜末和適量淀粉、鹽,搓成小圓球。熱鍋中略煎定型,再用少量水燒燜到入味。成菜顏色素凈,口感外香里嫩,是素宴上的吉菜。
溫馨提示:不少地方這天還有吃蛋或雞的說法。蛋圓象征“平安滿滿”,雞則寓“吉祥如意”。
民俗宜忌“三應三不”:講規矩也是惜福分
三應:應備吉利菜,應聚家人,應懷感恩心
應備吉利菜。哪怕家常素淡,三碟吉菜是主心骨。寓意不是奢侈,而是真切祝愿。
應聚家人。六月廿一不做“舍”,無論遠近,都會盡量抽空齊坐一桌,說說心里話,解解夏日倦意。
應懷感恩心。這一日老一輩喜歡空下來燒香、敬祖、念祝語,不忘本、不忘人。
三不:不冷落家宴,不生口舌,不揀剩菜
不冷落家宴。不忙著看手機,不敷衍成長輩的碎念。相聚難得,分一份耐心與溫柔。
不生口舌。過節氣講規矩,不起爭執不埋冤,免得留“口氣”。
不揀剩菜。老人常說“剩菜藏失望”,佳節當下,分新鮮熱菜給家人吃,給一年好運開個頭。
家宴,是中國人心中拆不開的儀式感。就像夏蟬的鳴叫、田頭的稻香,雖尋常,卻見真情。哪怕一桌三菜一湯,也能盛滿生活的好意頭與家人的體貼。
我們這一輩或許沒有老祖宗那般講究,但心里都明白,那一筷子綠、一片魚肉、一只豆腐圓——都是煙火氣里穩穩的幸福。俗話說:“好飯好菜不是富貴,而是平安順遂里生出的安心。”不要小看一年一個的家宴習俗,那是最不起眼的方式,也隱藏著最長久的陪伴。
“盛夏有家宴,平常出吉祥。”但愿每個日常里,都藏得下歲月靜好,都盛得住心頭團圓。家宴菜譜那么多,咱家最愛的吉利菜是哪道?歡迎來分享故事,讓更多人把這份踏實與溫暖,串聯得綿延不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