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分北大錄取通知書點燃了詹氏祠堂的香火。紅綢綬帶在七月驕陽下格外刺眼,這個閩南小村突然擠滿舉著手機的親戚。香爐灰還沒涼透,隔壁村就開始翻修老祠堂。
賣水老伯把攤位往祠堂方向挪了五米,生意果然翻倍。族譜復印件現在賣二十塊一張,比豬肉還貴。十五桌流水席吃到月亮爬上來。
有家長偷偷問廚子:“祭祖用的三牲能打包嗎?”鎮中學突然宣布要擴建考場,施工隊連夜運來水泥。奶茶店小妹記得舒雯總點三分糖。
現在每個來買奶茶的學生,都被家長要求“照狀元配方做”。
祠堂門檻被踩矮了三公分,族老們商量要不要換成大理石的。
紅綢帶在祠堂橫梁上掛了三天。村口突然多了五個補習班廣告牌,最貴的那個承諾“包進族譜”。
賣族譜的攤主說最近總有人問:“考大專能寫進去嗎?
”中秋還沒到,花炮已經堆滿舒雯家院子。
她父親最近接電話都說:“簡單搞搞就行。”但祠堂里的八仙桌又加了兩張。
鎮上的KTV把包廂改名“狀元廳”。
老板娘信誓旦旦:“舒雯同學上周在這唱過《海闊天空》。”事實是那晚話筒根本沒開過。
最熱鬧時祠堂同時有六個直播在進行。穿漢服來拍照的網紅,被族老當成“新科女狀元”。現在祠堂功德箱里,五成是外地網友掃碼捐的。
小吃店免費招牌掛了半月,始終沒人敢試。
老板嘟囔:“去年考上廈大的孩子,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吧?”但第二天還是換了新燈籠。
村支書在祠堂開了三天會。最后決定把表彰會定在七夕,說“雙喜臨門好兆頭”。
其實是想蹭電視臺的七夕特別節目。族譜新添的那頁墨跡未干。
有老人提議要把二維碼印上去,說“現在年輕人都愛掃這個”。爭議在于該不該把抖音號也刻上。祠堂的燈泡最近老燒。
電工發現是電壓不穩,畢竟同時有三十多個手機在充電。
香火錢買的穩壓器,包裝盒上印著“北大校友會推薦”。最讓人唏噓的是那個總考第十名的孩子。
他媽現在逢人就解釋:“我兒是故意控分的,怕搶了狀元風水。”事實是孩子最近開始研究族譜編纂學。
紅綢帶終究會褪色,但祠堂的門檻再也回不到從前的高度。
當第三個補習班在村口開張時,連賣水老伯都開始背英語單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