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旬,被交警倪嘉輝攔下時,逆向行駛的外賣騎手小王失聲痛哭。了解到小王是想多送幾單、多賺點錢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學,倪嘉輝“遞進式”地給小王講道理。此后,還促成了站點結對和安全宣講教育,小王所在站點騎手的交通違法率下降了85%。
倪嘉輝在外賣站點為騎手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其間大家一起擼起袖子比膚色。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現場處罰是“果”,更重要的是“因”。倪嘉輝是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管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肖玉泉中隊”領頭人,在他看來,道路交通管理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將心比心地傾聽更多聲音,解決問題出現的源頭。
五角場環島日均車流量超過12萬輛次,曾是個“名聲在外”的交通堵點。倪嘉輝詳細分析50多萬條基礎數據,創新提出“圈層控流”理念,提議將五角場交通樞紐劃分為包含20余處主要路口和路段的“核心區、控制區、分流區”,分區施策。三管齊下后,交通狀況大為改觀,整個區域車流量提升7.5%,平均車速提升了12%。
讓每一次執法變成現場法治課
“每一次的‘教科書式執法’都是一堂看得見的現場法治課。”身為一名交警,倪嘉輝在基層執法過程中逐漸感悟,要從當事人思想源頭上解決問題。“交通違法的現場處罰過程,其實也是跟市民交換信息的過程。面對面交流他們碰到的不便,能搜集到更多路面視頻看不到的情況,給我們發現、解決問題帶來不同的視角。”
2024年12月中旬,倪嘉輝執勤時將逆向行駛的外賣騎手小王攔下后,進一步了解到小王來自邊遠地區,多拉快跑是想多賺點錢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學。倪嘉輝從逆行的危險后果講到生命安全,再講到交通事故對家庭的影響,還從手機里挑出“非機動車違法”的警示教育片,用血淋淋的事故來警醒小王。“只有安全地跑,才能讓妹妹更安心地讀書。”
倪嘉輝開展晚高峰疏導。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倪嘉輝打開了小王的心扉,小王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主動加入了交通志愿者隊伍。事后,“肖玉泉中隊”和小王所在外賣站點結對,倪嘉輝經常帶隊上門做安全宣講。在交通安全宣傳期間,倪嘉輝還和外賣騎手共同擼起袖子,比起了膚色。今年春節期間,中隊還為留滬的外賣騎手們送上一批暖心棉鞋和新年大禮包。
現在,這個站點160多名外賣騎手每天上崗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交通安全課”,該站點騎手的交通違法率下降了85%。
“圈層控流”改善五角場交通狀況
“現在五角場是我們的消費首選地,環島明顯比以前更好開了,去哪個商場都方便。”家住外區的市民鐘先生這個月已經第6次帶家人來楊浦區五角場商圈消費。
五角場人氣火爆的背后,有倪嘉輝和同事們的默默護航。五角場環島是全市車流量最大、路網最復雜、商業體最密集的路口,日均車流量超過12萬輛次,曾是個“名聲在外”的交通堵點。倪嘉輝深知,要做好這片區域的交通疏導工作必須庖丁解牛般精準施策,“面上看可能是一個路口堵,形成原因可能是三個路口外層層累進的”。
倪嘉輝操控“睿鷹警用無人機”觀測五角場環島區域車流情況。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于是,他從日常警情中分析群眾出行、停車等需求,巡線丈量了5條主干道及18個支小路口,還運用支隊的“治堵系統”,詳細分析50多萬條基礎數據,梳理出4個重要擁堵點。在支隊的支撐下,他創新提出“圈層控流”理念,提議將五角場交通樞紐劃分為包含20余處主要路口和路段的“核心區、控制區、分流區”,分區施策,層級卸力。
為解決核心區“進得來”難題,他提議在每個近2分鐘的信號燈周期內,根據車流實際通行需求,將淞滬路進入環島的綠燈增加4秒,將黃興路進入環島的綠燈遲啟10秒,等候時間由此大幅縮短,將核心區的通行效率提升32%。
為解決控制區“出得去”難題,創新試點“拉鏈式”管理措施,將翔殷、國和路口的中環路上匝道由原先的單車道通行調整為雙車道交替通行,上匝道主線通行車速提升17%。該經驗后也被推廣到全區同類路口。
為解決分流區“跑得快”難題,他建議在黃興路、中山北二路等多條道路區間增設“潮汐式”可變車道,大幅提升通行能力。
三管齊下后,五角場交通樞紐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在整個區域車流量提升7.5%的情況下,平均車速提升了12%,車均停車次數減少2次。
此前,倪嘉輝在楊浦某大廠園區連續兩周每天蹲點兩個小時,提出優化措施后,夜間下班散場高峰持續時間最近從兩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該區域的交通狀況已經從原來的水泄不通到目前的緩行狀態了,下一步就是確保暢通。”
11年陪伴,成為了“警察兒子”
溫度與創新是倪嘉輝的標簽之一,傳承也是。
“琳媽,你的‘警察兒子’又來看你了。”在人和養老院,每次倪嘉輝的探望總會引來老人們的羨慕。
故事要從1999年講起。那一年,楊浦交警肖玉泉街頭偶遇陳愛琳母女倆,在得知孩子父親早就去世,腿腳殘疾的陳愛琳要獨自撫養患有先天腦癱、身心發育遲緩的小佳麗后,主動伸出援手,結下一段不解之緣。2002年肖玉泉因病去世,后來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所在中隊被公安部命名為“肖玉泉中隊”。
民警們與陳愛琳母女的故事,還在繼續。2014年,剛從警的倪嘉輝就跟著師父金海波上門“家訪”陳愛琳母女,也從此接過愛心幫扶的接力棒。2016年,佳麗因病去世后,陳愛琳失去精神支柱,一度想要輕生,倪嘉輝陪伴她走出陰影,也是從那時起,倪嘉輝開始管比自己年長30歲的陳愛琳叫起了“琳媽”。
與肖玉泉、金海波等前輩紓困解難式的幫助不同,倪嘉輝給予琳媽更多的是陪伴,提供情緒價值。
倪嘉輝和同事陪陳愛琳逛楊浦濱江 上海市公安局供圖
“琳媽”因為腿腳殘疾不能外出,倪嘉輝就想方設法帶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22年3月5日,倪嘉輝借來一輛車子,發現琳媽上下不便,他便把琳媽抱上了車。在楊浦濱江的“人人屋”黨群服務站、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里,“琳媽”被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震撼。第二次出行,倪嘉輝借用無障礙公交車,設計出一條“琳媽專線”,窗外的霓虹讓“琳媽”流連忘返,“我已經好多年沒看過上海的夜景了”。今年5月,倪嘉輝推著自己送給“琳媽”的母親節禮物——定制輪椅,再次帶“琳媽”到楊浦濱江觀光。
十一年的陪伴,讓兩人情同母子。琳媽有本寶貝相冊,里面是倪嘉輝為她挑選、制作的這二十多年來的溫馨瞬間;琳媽生日當天,倪嘉輝帶隊到養老院為老人們過集體生日,他親手為琳媽戴上虎頭帽,寫下“壽比南山”的祝福……
不只是倪嘉輝,同事們一起給敬老院老人們講故事,教他們寫春聯練書法,用真情傳遞城市溫度。楊浦分局民警鐘恒瑞由衷感嘆,“看到琳媽激動地向養老院其他老人描繪倪嘉輝照顧她的點點滴滴,我覺得堅持是有意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