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1951年9月4日至8日,美國主導下的舊金山和會如期舉行。以美英為首的52個國家參加了對日和會,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均被排除在和會之外。經過3天的會議,結果除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外,48個國家同日本簽署了和平條約,實現了美國主導下的單獨對日媾和。
《對日和約》簽訂當日,美國如其所愿同日本訂立了《日美安全條約》。
1951年9月4日,舊金山對日和平會議在舊金山歌劇院拉開帷幕,52個國家出席了會議。中國和朝鮮都沒有參加,印度、緬甸和南斯拉夫三國拒絕了邀請。
美國代表團由國務卿艾奇遜親自率隊,考慮到輿論影響和此后條約在議會的通過,代表團成員除共和黨的杜勒斯外,還有參議員亞歷山大·維利和約翰·斯帕克曼,以確保成員構成的超黨派性。杜勒斯在事先也強烈要求由首相吉田茂率隊的日本代表團注意這一點,保證廣泛的代表性。
由于在野社會黨反對單獨媾和,吉田內閣為此做了很大努力,爭取到了非執政的國民民主黨最高委員會主席苫米地義三參加,再加上綠風會的德川宗敬,勉強算是超黨派構成。日本代表團由6名全權代表,包括吉田茂、池田勇人、苫米地義三、星島二郎、德川宗敬和一萬田尚登,及隨員總計27人組成;全權代表團之外,又另組建了國會議員代表團,包括6名眾議員(自由黨3、民主黨2、社會黨1)和5名參議員(自由黨2、綠風會1、民主黨1、社會黨1)共計11人,隨同前往。
英國代表團帶隊的是國務大臣楊格。美國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莫里遜帶隊,但莫里遜此時正在挪威度假,他答應出席最后一天的簽字儀式。
蘇聯代表團則由副外長葛羅米柯率隊,也來到了舊金山。東方陣營隨同蘇聯前來的還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
9月4日傍晚7點,作為東道主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會議召開。在舊金山市市長、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致歡迎詞后,杜魯門總統發表了開幕演說。杜魯門強調對日和約不是著眼于過去,而是著眼于未來,希望日本以此重新恢復世界各國的友情和信賴,同時還表示,為了日本和太平洋各國的安全,日本也應盡早在太平洋安全保障體系之中。
正式會議于5日上午開始。根據美英的設計,第一項議程是討論會議的議事規則。
對艾奇遜和杜勒斯而言,這是在整個會議期間最為緊張的時刻。為確保美國設計的議事規則的通過,美國代表團事先已做好周密策劃。
按美國的計劃,會議的主席當然應由艾奇遜來擔任,但也需要副主席配合,同時,議事規則建議也需要有兩名代表提出。美國事先考慮好的副主席人選是澳大利亞外長佩西·斯彭德,至于提出建議的合適人選,美國考慮的是新西蘭駐美大使卡爾·貝倫特森和古巴的國務部長奧斯卡·甘斯。
對美國來說,這些人既不會反對美國的提議,也不會為會議代表們所反對,此外,美國與“友好盟國”的代表們也進行了細致磋商。除與英、日代表密切接觸,就會議中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討論外,美國還在9月3日晚與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國代表,9月4日白天同所有拉丁美洲國家代表舉行會議,討論了會議的戰略戰術、議事規則以及會議期間所需要的種種合作配合等問題。
作為會議的東道主,艾奇遜是大會開幕式的臨時主席,而在議事規則尚未確立、新主席選出之前,按慣例艾奇遜繼續主持會議。
會議一開始,按照美國的事先安排,新西蘭代表貝倫特森提議“通過英美代表團起草的議事規則”,古巴代表甘斯表示附議。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表示反對,提議應首先討論“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參加會議”的問題,并表示會議參加國邀請的問題應該在考慮程序規則之前優先解決。
艾奇遜以會議主席的身份判定蘇聯動議不合程序,因為優先動議已經提出,蘇聯代表建議只能作為第二動議;如果對這一裁決有異議,可以允許支持或反對者作一次五分鐘的發言。
波蘭代表維爾布羅斯基發言,對蘇聯提議表示支持,他的發言最后因超出了規定的5分鐘發言時間而被會議主席艾奇遜強行制止。艾奇遜將蘇聯和波蘭代表反對提案提交大會投票表決,結果以35票贊成、3票反對、14票棄權,維持了有關程序規則討論優先的動議。
接下來,大會又重新為通過議事規則事進行辯論。波蘭代表再次發言,要求大會制訂自己的規則而不是馴順地接受強加給大會的規則,應先設立為制定議事規則的小委員會,并研究其他國家代表團所提出的和約草案。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提出了對美國議事規則的一連串修正。但是,由于美國事前準備充分,大多數國家不愿與美國作對。
結果,盡管蘇聯代表把會議當作了抗議美國獨斷專行的講臺,但英美提出的議事規則非常順利地以43:8的表決結果獲得了通過。之后,艾奇遜和澳大利亞外長斯彭德則分別順利當選為大會的主席和副主席。
會議進展的順利情況比美國事先想象的要樂觀。美國曾對議事規則建立的困難做過充分估計,并考慮過會出現25:23這樣接近的表決結果。對43:8的表決結果,艾奇遜稱蘇聯方面只使用了“我們所估計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手法”。
討論完議事規則之后,蘇聯代表葛羅米柯再次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艾奇遜表示,根據已經通過的程序規則第七條,“會議代表將被限定為由美國政府邀請參加會議且各盟國政府分別授權的全權代表”,判定蘇聯代表提議違反程序規則。艾奇遜同時表示,蘇聯代表可以再次將其建議提交大會表決來挑戰主席的判決。
蘇聯代表這樣做了,大會的表決結果是46:2,維持了主席判決。蘇聯要求計算故意棄權票,新的表決結果是36票贊成、3票反對、2票棄權,有10個國家不愿記錄表態,再度維持主席裁決,蘇聯代表還努力試圖使大會展開對和約條文的討論。
但是,隨著議事規則優先動議被通過,美國控制的議事規則和程序便建立起來,大會的整個進程都在美國的控制范圍之內。不論蘇聯代表的抗議如何激昂慷慨,但是,正如在正式會議一開始艾奇遜強調,大會的目的是要“締結和簽訂一項已經通過外交途徑談判就緒的條約”,任何想修訂和約條文的努力均告徒勞無益,議事規則的建立便使得任何關于條約條文的討論之門事實上已經關閉。
正如土耳其大使后來所說,議事規則的建立“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一旦議事規則被通過了,會議斗爭也就輸定了”。
一切均按照美國事先的設計——作為大會主席的艾奇遜控制著全局,既允許參加國代表們以會議為講臺、自由地陳述其觀點,又阻止任何國家代表想重新修訂和約的企圖,不管各國代表們講什么,他們的陳述都不能改變美國已經準備好讓他們簽署的對日和約條文。美國牢牢地控制著大會的主動權。
5日下午,杜勒斯和楊格分別代表草案的起草國對和約草案逐一進行了說明。杜勒斯對美國對和約設計的主導權以及美國以外交方式代替會議討論的媾和方式作了說明。他說,在太平洋戰爭結束之際,盟國已一致授權美國任命最高司令官,指導日本占領并準備使日本恢復和平狀態,它賦予了美國使日本重新恢復和平狀態、采取及時步驟結束占領的義務,并保證了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主導權。
早先時期,美國曾經安排過個對日和約的預備會議,但是由于蘇聯所設置的種種障礙,對日媾和無法實現,美國因此才放棄了采用會議的方法,“而尋求通過沒有單個國家能妨礙的外交渠道來實現和平”。
蘇聯代表發言時,葛羅米柯在強烈抗議美國單獨媾和的帝國主義行徑之后,提出了蘇方關于和約的修正案。
蘇聯修正案的內容包括:
修正案體現了蘇聯要從根本上排除美國在東北亞地區影響,驅除美國對日本的影響以及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的基本主張,同時對日本重新武裝設置了嚴格的限制。
杜勒斯的發言稱,蘇聯的修正案意味著只有駐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國海軍艦隊能夠使用宗谷、根室、津輕和對馬海峽;只有俄國的艦隊可以在日本周圍的海域逡巡;日本將被一分為二并與朝鮮分開,美國軍隊不能控制朝鮮和日本之間的海峽。
當天會議最終階段蘇聯要求對考慮修正案的問題進行表決。艾奇遜宣布其不合程序。
蘇聯堅持要進行投票表決。表決結果以41:1維持了大會主席艾奇遜的判決,蘇聯仍然堅持要使大會對修正案進行考慮。艾奇遜再次宣布不合程序,在激烈辯論之后,又一次投票表決再度以美方的勝利而告終,46:3維持了會議主席的裁決。
這一結果也因此排除了蘇聯代表再開對條約文本修正的辯論,接下來兩天的會議對美國而言便是無險無驚了,它只是各國陳述其觀點的講臺,而無損于杜勒斯所設計的和約內容本身。
除了蘇聯的強烈抗議,要求中國參加和修正條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強烈譴責美國策劃單獨媾和,并揭露美國介入朝鮮內戰對朝鮮及中國臺灣進行侵略的行徑之外,其他國家也提出一些要求,如菲律賓、印尼等國代表強烈要求討論賠償問題;埃及建議刪去美軍駐留日本本土的章節,并得到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代表的支持等等。
在各國代表的發言結束之后,9月7日晚,吉田代表日本政府發表了接受和約的演說。吉田在以“和解與信賴的文件”、“歷史上可以看到的最寬大的”和約來評價舊金山和約的同時,也著重談了日本所關心的三個問題。
第一是領土問題。吉田表示,日本贊成美國對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奄美大島等的托管,對和約保留日本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表示高興,但是,日本也希望早日恢復對這些地方的行政管轄,同時,吉田還強調,現在被蘇聯占領的北方四島是日本固有領土。
第二是經濟問題。吉田表示,日本在和約之后將失去45%的“領土”,這些地區的資源也將同時失去,日本的海外資產也化為烏有,正因如此,他懷疑日本是否還有能力向特定的盟國支付賠償。
第三是日本戰俘的遣返問題。希望各國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盡早遣返日本戰俘,使其早日與家人團聚總體上,在舊金山和會5、6、7日三天的實質性討論中,由于程序規則的事先確立,美國輕松地實現了當初的預定目標,既允許參加國代表自由陳述其觀點,又阻止了任何對條文的重新考慮。
9月8日上午,葛羅米柯做了最后一次希望會議接受蘇方修正案的嘗試,再度被會議主席艾奇遜判定為不合程序。
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退出了即將在10點鐘舉行的對日和約的最后簽字儀式。隨后,葛羅米柯舉行記者招待會,憤怒地譴責和約是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間的一宗單獨的交易,并表示這項和不可能成為遠東真正和平進程的基礎。
10點鐘,《對日和約》的簽字儀式開始。留在會場上的美英法等48個國家的代表與日本代表簽署了《對日和約》。
這48個國家是:
簽字儀式結束后,會議主席艾奇遜致閉幕詞。他表示,舊金山媾和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精神上的偉大行動,一個真正的和解行動”;舊金山和約的“字里行間,沒有留下任何卑鄙的東西,沒有留下任何骯臟的東西。沒有任何隱蔽的東西,沒有任何見不得陽光的東西”;這“是在歷史上邁出新的偉大的一步,并且希望從今天起在世界歷史上揭開新的篇章”。
艾奇遜向日本人宣布,“在你們面前是一條通向世界上平等、光榮、友好地位的康莊大道。留下來的障礙是只有你們才能清除的,如果你們是以涼解、豁達和善意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的話,你們就能夠清除這些障礙?!?/strong>
當天下午5點,在《對日和約》簽字儀式結束5小時后,艾奇遜、杜勒斯和吉田茂等隨即在舊金山退伍軍人大樓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
《日美安全條約》共5條,規定:
被舊金山和會排除在外的中國對舊金山和會的召開一直表示抗議,并譴責美國想使日本變為美國殖民地的侵略企圖。
9月18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一項聲明,指出“美國政府在舊金山會議中強制簽訂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對日單獨和約,不僅不是全面和約,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約”。中國政府重申,舊金山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
這樣的反應是美國意料之中的。美國雖不關心中國政府的反應,但卻擔心中國問題會影響舊金山諸條約在參議院的通過。為確保舊金山諸條約的通過,美國還需要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作出新的安排。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