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其實是犯錯而不自知的。
比如很多人做一件事,做的時候是本能,覺得沒什么,還覺得自己特別占理。
但實際上,這件事非常損陰德,自己還不知道。
人活一輩子,辛辛苦苦積累一點福氣,相當不容易。
那些好不容易攢下的福氣,因為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敗壞得干干凈凈。
最大的悲哀是,自己還不知道原因。
不要以為后果只有一個人承擔,很多時候,子孫三代都要跟著遭殃。
任何損陰德的事的特點:做事做到極點
什么事損陰德,就一個標準:你是不是非得把事情推到極點。
跟人吵架占了上風,對方都認慫了,你還不行,非要摁著對方的頭讓你磕一個。
這時候,你感覺自己可風光了。
過幾天,你出門踩狗x,喝涼水塞牙,開會老板專門挑你罵。
別覺得是巧合。
我以前認識一個開飯館的,他對完美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他要求后廚的蒜,必須是同一個尺寸。
客人打個噴嚏,服務員得立刻遞上紙巾,還得附贈一句節氣養生小提示。
他自己每天熬鷹一樣盯著店里,眼球里全是血絲,覺得所有人都是廢物,所有環節都差一點。
那個店與其說是餐館,不如說是個行為藝術場所。
食客吃飯跟上墳一樣,大氣不敢出。
員工被他折磨得精神衰弱,三個月換一撥。
最后也是不出所料倒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
他把所有人都推到了極限,所有人就合力把他推下了懸崖。
一個人把自己繃成一根弦,早晚得斷。斷了,什么好運氣都掛不住。
這還會殃及子孫后代,龍生龍,鳳生鳳,一個天天喊著“我不行了”“我要死了”“你們怎么這么笨”的家長,能培養出什么樣的后代。
要么就是另一個偏執狂,要么就是個受氣包。
反正都是來給他的極端思想還債的。
所以,記住一句話,任何事,過了那個臨界點,性質就變了。
尤其下面幾件事,更是損陰德中的損陰德。
五件事,比最損陰德還最損陰德,做過的好好反思
1.與人撕破臉
跟人撕破臉,表面看是關系鬧掰了,里子是你的陰德出了個大窟窿。
人與人的緣分,都是定數。不管是善緣還是孽緣,都是來跟你算賬或者結賬的。
你選擇用最激烈的方式,中途強行撕毀賬本,等于是公然賴賬。
比如周立波跟關棟天,周立波是關棟天提攜起來的,后來周成就了,也惠及關。
本來是一段相互成就的緣分。
結果因為利益不均,周立波和關棟天撕破了臉,這等于親手把裝著自己陰德的壇子給砸了。
壇子一破,德就漏光了。
所以他后來的路,越走越窄,處處碰壁,銷聲匿跡。
不是別人擋他的路,是他自己的陰德,已經撐不起一條寬敞的路了。
你以為你撕的是一個人的臉,其實你撕的是自己那張看不見的福田。
福田一旦有了裂痕,再想長出好莊稼,就難了。
2.歇斯底里發火
陰德怕火。
一個人積攢多年的陰德,一場歇斯底里的火,就能燒掉大半。
極致的怒火,是在用你未來的好運氣,來給你當下買單。
發一次大火,就等于點燃了你命里的陰德,火光沖天,看起來很有氣勢,火滅了,陰德也空了。
一個人的福祿,是用來支撐他的地位和壽命的。
當他用怒火把福祿燒得差不多的時候,他的陽壽,也就到頭了。
所以,別輕易動用那種掀桌子的怒火。
那不是在掀別人的桌子,是在燒自家的糧倉。
燒完了,就得挨餓。
3.絕不放過別人
當別人欠你的時候,你是債主,陰德在你這邊。
你可以討債,但不能把人逼死。
一旦你做得過了頭,非要把對方往死里整,那你們的角色就互換了。
你從債主,變成了新的債務人。
你為了追討一筆小債,結果讓自己背上了一筆高利貸。
新的債,要用你自己的陰德去還。
饒人一命,不是慈悲,是給自己止損。
保住自己的陰德,比痛快一時重要得多。
4.落井下石
這是損陰德里,利息最高的一項。
一個人掉進井里,是他的運勢走到了一個極低點。
這個時候,天道都準備出手拉他一把,讓他觸底反彈。
你突然往下扔石頭,等于是在公然對抗天道。
這個后果,非常嚴重。
比如斯卡利把喬布斯趕出了公司,后來,喬布斯自己成立了名震全球的蘋果,斯卡利的公司卻從此一落千丈。
斯卡利在喬布斯最低谷的時候趕走了他,那一瞬間透支了公司未來十年的陰德。
所以公司在他手里,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那一票干得太絕,把公司的氣數給敗光了。
反過來,喬布斯掉進井里,是他的劫數,也是他的轉機。
他扛過去了,他積累的陰德,足以讓他東山再起,甚至比以前更輝煌。
所以,看見別人在井里,要么拉一把,給自己積德。
要么就安安靜靜地走開。千萬別手欠。
你扔下的每一塊石頭,最后都會加倍地落回你自己的頭上,把你的福氣砸個稀巴爛。
5.逃避到底
人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任務來的。
你的責任,你的困難,你的苦難,都是你這輩子必須完成的“功課”。
完成一門功課,就有一門功課的陰德記在你的賬上。
逃避,就是曠課。
你曠一節課,看似是輕松了。
但你這門課的學分,就拿不到。
你這部分的陰德,就是空白。
你一路逃,一路曠課。
等到人生畢業的時候,你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所以,別怕事。事來了,就是你的功課來了。
做完了,陰德就到手了。你逃掉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拒絕一份本該屬于你的福報。
那些你以為的好事,仍然在損你的陰德
別以為只有干壞事才叫損陰德。
這個“損”字,關鍵在于一個“極”字。
凡事做得太滿,福氣就轉成煞氣了。
好事做到了極點,一樣損陰德。
好比一個人命里只有一兩的福分,你非要給他一斤的富貴。
他扛不住,那多出來的九兩,就要他的命。
你以為是幫他,實際上是催他上路。
這就是捧殺,本質上是嚴重地損耗了對方的陰德,也折損了自己的。
范蠡幫著越王勾踐滅了吳國,立下蓋世奇功,但范蠡心里清楚,自己“功高震主”了。
一個臣子的功德,居然比君王還大,這就是失衡。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再待下去,這天大的功勞,就會變成天大的禍事,把自己這點陰德老本都賠進去。
于是他果斷跑路了,把潑天的富貴扔下,去做個富家翁,守著自己那份安穩的陰德。
他的同僚文種,就沒想明白。
文種覺得我勞苦功高,是天大的好事,理應享受榮華。
他不懂得“滿”的可怕,留在原地,繼續享受那份已經溢出來的福報。
結果,勾踐覺得他礙眼,最后賜劍讓他自盡。
文種不是死于勾踐的猜忌,是死于他自己的那份“功德圓滿”。
他的陰德,撐不住那么大的福氣,被福氣反噬了。
所以記住,給人東西,要看對方的器量。
器小而盛之,則傾。
做好事,也要懂得留有余地。
不把福享盡,才是積攢陰德的根本。
準備到山頂的時候,收手吧。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山頂,就是那個“滿”的臨界點。
是陽氣最盛,馬上就要轉陰的地方。
你站在那里,看起來是巔峰,其實是下坡路的開始。
真正有道行的人,懂得在離山頂還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就轉身下山。
轉身,是為了留出“余地”,而余地,就是藏風聚氣,安放自家陰德的所在。
你把事情做絕了,把福氣占滿了,一點余地不留,你的陰德就沒地方待,只能四處流散。
所以,吃飯留一口,喝酒留一巡。說話留三分,愛人留七分。
凡事不求圓滿,只求周全。
在最得意,最順遂,最想高歌猛進的時候,逼著自己停一停,想一想。
把那股子沖勁,往下收一收。
收,就是在給你自己積陰德。
是給你未來的路,鋪上一層看不見的墊子。
以后就算不小心摔了,也不至于摔得太疼。
幾本書,可以看看
當然,知易行難。腦袋明白,手腳不聽使喚。
人性里的貪嗔癡,不是幾句道理就能壓住的。
那就得找點東西,時時刻刻給自己洗心。
看書,就是個不錯的法子。書看多了,心里的雜念,能被洗掉不少。
1.《道德經》
老子五千言,通篇都在講怎么“往下走”。
上善若水,水往低處流。
圣人處下,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本書,就是教你怎么心甘情愿地待在“洼”里。
洼地,才能匯聚百川,才能積攢陰德。
那些天天想著往高處爬的人,應該把這本書放在床頭。
2.《了凡四訓》
明朝有個叫袁了凡的人,被人算定了一生的命運,結果他通過積德行善,硬生生把自己的命給改了。
書里詳細記錄了他怎么做善事,怎么改過錯,怎么一點點把自己那個“功過簿”上的壞賬填平,再添上新功。
這本書不講虛的,全是實操。
覺得自家陰德虧空的人,看它最合適。
3.《沉思錄》
這是一個叫馬可·奧勒留的羅馬皇帝寫的。
他一個管著那么大攤子的人,天天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提醒自己:要淡定,別跟爛人爛事計較,反正大家最后都得化成灰。
這本書,能幫你把心里的火氣澆滅,能讓你覺得自己的那點執念,
其實挺可笑的。
心靜了,就不容易干那些損陰德的糊涂事。
一個人的德行,就像他自家宅子的地基。
陰德厚實,地基就穩,在上面蓋多高的樓都不怕。
陰德虧空,地基就是虛的,稍微有點風吹草動,房子就塌了。
老天爺其實很公平,他那有桿秤,稱的不是你的錢有多少,官有多大。
稱的是你那份看不見的德。是厚是薄,自己心里最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