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緣聚緣散,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別高估任何關系,也別低估人性的善變。
人心是留不住的,你用心去捂,捂不熱。
你用錢去買,買不斷。
所有關系的本質,就是一場價值交換,你想不通,覺得寒心,那是因為你還年輕,還沒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看清楚。
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想得太重,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你對別人好,給別人東西,那是你的事情。
別人領不領情,那是別人的事情。
所有人都會漸行漸遠,沒有例外,包括家人
你要明白,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要用來應付生活的一地雞毛。
他的注意力,只有當下生存狀態,也就是他的飯碗,住所,枕邊的人,膝下的兒女。這些才是他的世界。
至于那些遠方的恩情,過去的情誼,優先級必然是靠后的。
《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小時候感情多好,一個鍋里吃飯,一條路上學。
后來少安在村里當了帶頭人,娶了媳婦,生了娃,他要操心的是磚窯的火候,是全家人的吃喝。
少平去了黃原,后來又下了煤礦。
當他們再見面,除了回憶一下過去,還能聊什么呢?
少安不懂少平心里的苦悶,少平也無法體會少安肩上的重擔。
不是不親了,是生活把他們推向了完全不同的軌道。
家人尚且如此,朋友同事,就更不必說了。
你以為的推心置腹,可能只是別人某個階段的逢場作戲。
你視若珍寶的友誼,在別人那里,可能只是可有可無。
不要去考驗人性,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
你把一塊肉放在一只餓了三天的狗面前,然后要求它保持克制,那不是狗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我們愛提“涌泉之恩滴水相報”,是因為我們天然傾向“忘恩負義”
古人為什么反復強調要知恩圖報?
《增廣賢文》里寫,“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為什么要拿動物來舉例子?
因為在人的世界里,忘恩才是常態,報恩反而是稀缺品德,所以才需要大力提倡。
越是缺什么,越是喊什么。
如果人人天生都是知恩圖報的,還需要圣人天天在你耳邊念叨嗎?
正因為人的本性就是短視的,是趨利避害的,是容易遺忘的,所以才需要用道德來反向約束。
你幫過的人,發達了,很容易忘記你。
你得罪過的人,發達了,一定會來報復你。
因為“忘恩”是人的天性,而“記仇”也是。
恨比愛,更容易在人的記憶里刻下痕跡。
別把別人想得太好,也別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你在風光的時候,對別人百般提攜,別人對你千恩萬謝。
等你落魄了,再去看看,當初那些人還在不在。
人走茶涼,是自然規律,開水總會變涼,茶葉也總要換新的。
成年人,必須學會體面的散伙
體面就是不糾纏,不怨恨,不口出惡言。
緣分盡了,就揮揮手,各自珍重。
不要去追問為什么,也不要去強求一個結果。
所有的強求,最后都會變成一場難堪的拉扯。
娛樂圈多少明星夫妻,愛的時候轟轟烈烈,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
散的時候,一地雞毛,互相指責,把最私密的事情都抖落出來,讓看客們評判是非。
最后兩敗俱傷誰也沒得到好。
王菲和李亞鵬分開,王菲發了一條微博:“這一世夫妻緣盡于此,我還好,你也保重。”
沒有抱怨,沒有指責,只有一句平靜的告知和祝福。
李亞鵬的回應也很得體:“愛你如初,很遺憾,放手是我唯一所能為你做的。”
這就是成年人的姿態。
承認關系的終結,感謝過往的陪伴,然后各自開啟新的旅程。
不要在關系結束的時候,去計算誰付出得多,誰付出得少。
你付出的那一刻,是心甘情愿的,事后去追討,姿態太難看。
不忘恩情,但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如相忘于江湖
莊子言,兩條魚被困在一個快要干涸的小水洼里,為了生存,它們互相吐出唾沫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相濡以沫”。
但莊子接著說,“不如相忘于江湖”。
與其在困境中這樣痛苦地互相扶持,不如一開始就在寬闊的江河湖海里,各自暢游,甚至互相忘記對方的存在。
“相濡以沫”是一種不得已的掙扎,“相忘于江湖”才是對大家都好的境界。
最好的關系,是彼此獨立,互不打擾,但又心存掛念。
我過得很好,希望你也是,不必時時聯系,不必刻刻分享。我知道你在那里,你知道我在這里,就夠了。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
淡,是分寸。不給對方添麻煩的自覺。
濃烈的感情像烈火,燒得快,滅得也快。
唯有那溫潤如水的情誼,才能長流不息。
見過的人多了,就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對任何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重。
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我付出了真心,就應該換來真心。
后來才發現,是我自己想錯了。
能登上你島嶼的人,寥寥無幾。
大多數人,只是坐著船,從你的島邊經過,看一眼風景,然后就駛向了更遠的地方。
你要做的,不是強行把他們的船拉過來,而是把自己的島嶼建設得更美好。
當你看透了人性的短視和自私,你反而會變得寬容。
你不再會因為別人沒有滿足你的期待而生氣。
你會覺得,哦,他這樣做,很正常。
他首先要考慮他自己,沒有錯。
然后,你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收回到自己身上。
所謂成熟,就是懂得接受世事無常,接受人性幽暗,接受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然后,帶著一份釋然,繼續往前走。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說自己對一個同事特別好,手把手教他業務,還幫他擋過幾次錯。
結果后來有個晉升機會,那個同事為了上位,在背后捅了他一刀。
年輕人想不通,問大家,人心怎么能這么壞?
下面一堆人安慰他,罵那個同事不是東西。
我看了,心里沒什么波瀾。我想告訴那個年輕人,別問為什么。
你要明白,人的行為是由他的處境決定的。
在那個同事看來,你的“恩情”,分量太輕了。
他選擇捅你一刀,不是因為他壞到骨子里,而是因為那個選擇在當下對他最有利。
絕大多數人,都是被眼前的利益牽著鼻子走的。
你用道德去要求他,就像要求一只貓不吃魚一樣,是違反天性的。
所以,不要去怨恨。
你要做的,是吃一塹長一智。
在職場上,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還少嗎?
保持善良,但也要帶上鋒芒。
說到底,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個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你給予別人的恩惠,就當是撒向天空的蒲公英,飛到哪里,落到何處,都不必去管。
你只需要享受播撒那一刻的快樂。
至于回報,沒有,是常態。
別再為什么人走茶涼而耿耿于懷了。
茶,總會涼的。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給自己續上一杯熱茶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