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自2025年4月1日起,在各市和省本級組織開展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工傷職工以后在跨省定點醫院治療工傷,無需再為費用墊付和報銷往返奔波,持社會保障卡即可實現醫療費、康復費、輔助器具配置費“一站式”即時結算。
根據相關政策,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包括在就醫地發生的無第三方責任的住院工傷醫療費、住院工傷康復費和輔助器具配置費。其中,住院工傷醫療費、住院工傷康復費,執行就醫地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工傷康復服務項目等有關規定;輔助器具配置執行參保地輔助器具配置目錄有關規定。住院伙食補助費和因異地轉診轉院發生的到統籌區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由參保地經辦機構按照參保地政策審核報銷,不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
在工作推進方面,我省制定了“三步走”的進度規劃:從2025年4月1日至12月底,原試點市(太原、陽泉、長治、臨汾市)實現30%以上的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支持跨省直接結算工傷醫療費;其他市和省本級至少實現一家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加入。至2026年12月底,原試點市實現50%以上的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支持跨省直接結算工傷醫療費;其他市和省本級實現30%以上的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加入。至“十五五”末,原則上各市和省本級實現全部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支持跨省直接結算工傷醫療費。
在康復和輔助器具配置協議機構方面,至2025年12月底,各市和省本級實現20%以上的康復和輔助器具配置協議機構支持跨省直接結算工傷康復費和輔助器具配置費;2026年底,實現50%以上的康復和輔助器具配置協議機構支持,至“十五五”末全部實現。
在跨省異地就醫前,工傷職工應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人社政務服務平臺、“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渠道或參保地經辦機構窗口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由參保地經辦機構審核同意。在省外居住(工作)半年(含)及以上的工傷職工,備案有效期為一年,備案凍結期為五個月;轉診轉院到省外就醫的工傷職工,備案有效期為三個月,備案凍結期同樣為三個月。并且,工傷職工在備案凍結期內不得申請新增、變更和取消備案。
在工傷保險異地就醫系統備案的外省工傷職工,在備案有效期內,在我省支持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協議機構,發生的工傷醫療費、康復費、輔助器具配置費,持社會保障卡可直接結算。
來源:山西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