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暑假第一周,我同事們都紛紛要崩潰了,因為居家辦公,出去玩要么時間太短,要么太熱,要么太貴,暑托班就是換個地方上課,要怎么對付黏人精們呢?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段居家辦公的時間。
01
居家辦公的日常
居家辦公剛開始,我們就開了家庭會議,達成共識,每天早上11點到12點和下午1點半到3點,是我們全家每個人“自己的時間”。
我還做了一個繪本《我在家也能上學》,利用繪本和小D講述了我們接下來生活的變化。
小D一開始蠻有新鮮感的,而且絕對給了她自主權,強調她也在工作,所以一開始的推進蠻順利,小D自己玩的挺好的。
第二星期開始,小D就“作妖”了。
周一,時不時要推門進來,給我看看這個,讓我摸摸那個。嗯,真沒讓我陪著玩,就是來給我看看,看看總行吧。這個下午我就一直被打擾。
周二,仍然如此,我就有一點點不耐煩了,開始和她強調,媽媽現在在工作,等我工作完了就和你玩。
這句話不說還好,說完你們猜怎么著了?小D索性爬到床上躺著,和我說,那我在這里等你工作完吧。
這也行對吧,那我繼續工作,小D就在床上開始嘰里呱啦,而且非要我回應她。
媽媽安娜,你在工作嗎?(那時候她在家愛演冰雪奇緣,她是艾莎,我是安娜)。 媽媽安娜,你看天空醒了,我們也要起床了,我們需要一起玩耍。
我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快2點半了,有點不耐煩了,就和她說,還有半小時,你現在出去自己玩一會,媽媽抓緊把這個寫完,就能和你玩了。但你現在一直打擾我,我恐怕3點都無法和你玩了。
就這一句,她原地爆炸了,開始大哭,像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似的。
陪伴、共情、安撫,等到她情緒發泄完了,她一個人氣鼓鼓地走了。
我看了一下時間,要做晚飯了。
周三,我們全家一大早一起開“晨會”過今天的時間表時,特地強調了“自己時間”的概念。
而且還引導小D討論,在自己時間想干嘛?并且提前把幾個她希望玩的玩具拿了出來,把一些畫畫涂色的紙也準備好了,專門把玩耍區域再次設置好。
可是情況并沒有好轉,小D的戲碼照舊。
這一天我是有點情緒了,覺得她是有能力自己玩的,而且都是說好的事情,都那么大了怎么就每天都要這樣呢。
那天我盡管表達了一樣的意思,但對她的語氣明顯嚴苛和不耐煩了。
這次小D倒是沒大哭,掉了幾滴眼淚立馬自己擦掉,然后和我說,媽媽,這不公平!
憑什么你想和我玩的時候,我就需要和你玩?你不想和我玩的時候,我就不能和你玩!
哇!這句話就像打在我心里的拳頭那樣,轟地一聲,聯結、關注,這兩個關鍵詞在我腦海里浮現了。
那天,我就索性合上電腦和她說,你猜媽媽現在想干嘛?我們要玩撓癢癢Dorothy游戲了。
我們在床上玩小烏龜(我的手指)爬Dorothy高山(她的身體),我邊爬邊講故事撓癢癢。
之前還愁容滿面的小D,立馬就咯咯咯大笑了。
然后我們去了客廳,演了一段安娜和艾莎在高山上的冰雪宮殿相遇的橋段,之后我們想象客廳就是滑冰場,我們兩個手拉手在滑冰。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結束后,小D和我說,安娜媽媽,你去工作吧,我自己玩一會橡皮泥。
還特地加了一句,You are dismissed。我也配合著鞠躬說,Yes, your majesty。
我再次坐回臥室辦公桌前,看了一眼手機,只不過就玩了十幾分鐘。
那天我工作到了下午4點多,出了臥室門發現,小D自己在玩動力沙和橡皮泥。
02
拿10分鐘換1小時
這個小插曲,讓我找到了如何平衡神獸在家和自己工作的秘方:拿10分鐘換1小時。
這句話我寫出來,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說,好劃算啊。但實際生活中,我們都在做最不劃算的事情。
小D第一次主動來找我玩,其實我本可以先和她玩一會,但我沒有。
結果呢,我和她進入了拉鋸戰,她希望我和她玩,我要說服她先不能和她玩,結果花的時間反而更久。
后來的日子里,我改變了說話方式。
媽媽,你能陪我玩嗎?
不要說:你先自己玩一會,等媽媽工作完了再和你玩 而是說:好呀,媽媽先和你玩一會,玩好了媽媽再去工作
媽媽,你工作完了嗎?
不要說:你沒看到媽媽正在忙啊,當然要工作啊 而是說:我好想和你玩啊,我通常會嘟著嘴巴,趁機抱著小D,我不想你走,不要走 (大概率,就變成了小D想要逃脫,開始“教育”我了,你好好工作哦,我作業已經完成了)
媽媽,你在干嘛?這是什么?
不要說:別碰啊,這是媽媽工作的電腦/材料。 而是說:你看這是媽媽的電腦,你要不要試試看。我們打個你名字,你找一下D在哪里。
真的,整整10周,我試過了就發現,大部分情況下,孩子是比我們更容易滿足的。
我們總覺得,等我都做完了,定定心陪孩子玩,因為我們覺得陪玩需要很長時間。
孩子很簡單,玩是他們最重要的大事。當他們對我們思念了,這種表達就直接變成了“你能和我玩嗎”。
面對孩子對我們說的“我愛你,我想你”,我們應該怎么回復?
我們是回應,“我也愛你,我也想你”,還是和孩子說,“媽媽正在忙,待會媽媽和你說,我愛你”?
那段時間,小D用過我的電腦打字,看過我的課本,寫過我的筆記本,在我的電話會議上說過話。
她開始更加直觀明白了,媽媽是個作者,所以總是在看書寫字。
就前幾天還神秘兮兮地跑去和爸爸說,你知道嗎?成為作者很慘的,每天需要讀書寫字那么多,比我上學還辛苦
當孩子反復來找我們尋求關注時,他們其實是在尋求聯結。這么一想,這個看似無解的題目,就立馬有解了。
03
愛永遠是最好的答案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問,那我當時在電話會議上,真的無法立馬就說,媽媽和你玩,怎么辦?
而且孩子的需求就必須第一時間滿足嗎?為啥不照顧父母的需求呢?
肯定不是永遠把孩子的需求放第一位。真的在電話會議上,怎么辦?
那幾周里,我有過靜音后,親親小D快速解釋一下的;
也有過把小D抱在我大腿上,聽我打完一段的;
當然,也有過實在沒辦法,小D大哭讓爸爸帶出去的。
都有過,但我這里想談論的是大多數情況,我們不該去拒絕孩子愛的信號。
平心而論,我們坐在電腦前所謂的工作時間,難道真的就是8小時100%投入的嗎?
我們有刷手機的,有逛淘寶的,為啥一到陪孩子玩的時候,就變成義正言辭的“我在工作”?
(嗯,我坦白,我有過好幾次一邊工作一邊刷劇的)
又要拿親子銀行做比喻了,平時多存錢,注意情感聯結、多一點快樂時光。
那么難得花超沒關系,比如吼叫孩子,忽略需求了也沒關系。最怕的是,總在透支卻還不自知。
孩子的獨立是需要底氣,這份底氣就來自于“親子關系余額”。
希望孩子一個人玩怎么辦?
先花時間陪孩子玩,有了玩耍技能,有了情感回應,他們就能自己玩。
同樣的,希望孩子少看電視怎么辦?
先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聊一下這個節目,可以對話了,那么接下來就能提議和孩子一起做一點其他的事情。
我們總是高估管教的作用,卻低估了愛的力量。
愛,有時才是最好的答案。
這些年寫了3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復
歡迎點擊下方標簽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按關鍵詞搜索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