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狂傲探店日常”在長沙市雨花區粟塘農貿市場戳穿商販使用鬼秤,遭到商販持刀威脅、辱罵,引發關注。
其發布的視頻顯示,博主買小龍蝦時,發現這個秤的“單價鍵”可以調重量,按下單價鍵后,價錢和重量都能跟著變化,重量甚至能差近三斤。
長沙粟塘農貿市場事件之所以引發輿論嘩然,不僅在于商販普遍使用“鬼秤”的欺詐行為,更在于他們面對曝光時所展現的有組織暴力傾向。事件中,博主連續檢查五家攤位,發現無一例外使用“鬼秤”,而當其試圖揭露這一現象時,整個市場的商販不是羞愧整改,而是集體“護短”,甚至動用暴力手段威脅舉報者。
從法律角度看,涉事商販的行為已涉嫌多重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持刀威脅可構成“威脅他人人身安全”;而聚眾圍堵、辱罵則屬于“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若匕首揮舞過程中造成實際傷害或經鑒定構成“持械威脅”,甚至可能觸犯《刑法》中的故意傷害或尋釁滋事罪。
事件曝光后,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應對措施是“更換市場內所有秤”,這種處理方式表面看來迅速果斷,實則暴露出當前市場監管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傾向。涉事商戶在執法人員到場后迅速銷毀了“鬼秤”,而市監局并未公布對涉事商戶的具體處罰措施,也未說明是否追溯了“鬼秤”來源及背后可能的非法改裝鏈條。
如此做法與違法收益的嚴重不匹配,使用“鬼秤”的收益卻極為可觀,以小龍蝦為例,通過調節秤重可輕松讓三斤變零斤,按市場價計算,單筆交易欺詐金額可達百元以上。如此輕微的違規成本與高額的欺詐收益形成鮮明對比,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要根治“鬼秤”頑疾,不能僅滿足于涉事市場的個案處理,而應構建多管齊下的長效機制:
首先,強化法律震懾,提高違法成本,當前對“鬼秤”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普遍偏輕,應充分運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懲罰性賠償規定,對欺詐行為處以違法所得三倍賠償;對多次違法的商戶,可取消其市場經營資格。
其次,推進技術防控升級,強制推廣“一秤一碼”系統,要求市場主辦方統一采購符合國家標準的智能秤,做到秤具來源可追溯,數據實時上傳監管平臺,消費者掃碼即可驗證交易真實性。
再次,建立信用懲戒體系,將使用“鬼秤”的行為納入失信記錄,與經營許可、銀行貸款、攤位租賃等掛鉤。對失信商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對誠信商戶給予正向激勵。
最后,構建社會共治網絡。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吹哨人”獎勵制度;推動市場計量“透明化”,鼓勵商戶公開稱重過程;重視自媒體博主等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當以此事件為契機,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從個案處理轉向系統治理,真正構建起讓“鬼秤”無處遁形的長效機制。唯有如此,才能恢復消費者信心,讓農貿市場這一城市煙火氣最濃的場所,真正成為公平交易、誠信經營的展示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