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校畢業季如約而至,柯橋區人才市場也迎來“00后”就業大軍。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原住民,這群年輕人正以更加“挑剔”的姿態叩擊職場大門,他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謀生,而是將工作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階梯。當這場由求職者主導的職場變革悄然拉開帷幕,政府、學校、企業也在通過政策創新、管理升級和教育轉型,破解“00后就業密碼”。
政府變招:
從“政策兜底”到“生態共建”
“‘家燕歸巢’是我們步入社會的初嘗試,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但讓我全方面、多維度地鍛煉了個人能力,也更加清晰自身的價值和奮斗的方向。”柯橋籍復旦大學研究生許嘉琳口中的“家燕歸巢”,是團區委與區人力社保局共同推出的面向紹籍在讀大學生和在紹大學生的暑期實習活動。
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突飛猛進,柯橋對人才更加渴求。如何讓人才選擇柯橋、留在柯橋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家燕歸巢”活動正是將人才工作陣地前移,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加強與故鄉的情感連接,最終與家鄉聚合成為命運共同體。今年,團區委與區農業農村局合作,將活動升級,推出青年入鄉實踐站點崗位,不僅為入鄉青年提供實習或就業崗位,還為他們提供就業指導、創業孵化、技能培訓一站式服務。“我們不斷豐富活動載體,為大學生搭建提前接觸職場、社會實踐的鍛煉平臺,更好挖掘優秀在校學生人才反哺家鄉建設,關愛家鄉發展。”團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00后”就業觀的顛覆性變化,政府不再局限于“穩就業”的傳統思路,而是不斷構建“政策+服務+生態”體系,從單一補貼到系統服務轉變。今年以來,區人力社保局推出留才服務專項計劃,迭代升級人才新政,最大力度實現人才補貼應享盡享,聚焦人才關鍵小事,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務生態鏈,擦亮留才生態品牌,構建長效優化的留才閉環。同時,高標準建設全流程服務的“青年人才來柯第一站”,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政策、生活及創業咨詢服務,真正成為青年職業成長路上的“陪跑者”。
高校創新:
從“畢業季突擊”到“全周期培養”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育人理念與實踐模式也在經歷靜水深流的變革。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就業部副部長許曉桐有著多年的就業指導經驗,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也是深諳于心。她認為,面對大學生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的職業需求,必須將真實的職場生態更早、更深地引入校園,甚至是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階段。
不久前,該校第四屆大學生生涯節落幕,這場“就業+科技+文化”的創新實踐,為高校畢業生搭建起了立體賦能平臺。從2021年開始,該校就推出“職業生涯節”活動,讓在校學生有機會進入本地企業,進行沉浸式工作體驗,得以在安全環境中提前觸碰職場脈搏。“短短幾天的經歷,或許比十堂職業規劃課更震撼,能讓學生找到未來的方向。”許曉桐說。
浙江樹人學院也是一直圍繞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開展就業創業訓練營(青創班)、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歷制作大賽、模擬招聘實訓等活動,建立全程化的大學生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教育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升學生就業創業的基本技能,努力為學生搭建更多的成長與展示平臺,助力學生成就輝煌未來。
企業進化:
從“管理員工”到“賦能伙伴”
不久前,浙江宇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工團隊跑了國內幾十所高職院校,招了70多名化工類專業為主的“00后”新員工。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曾剛告訴記者,“00后”帶來的沖擊波,最終真切地傳導到了企業管理的核心層面。這家正在快速發展的公司用更加優化的生活條件和暢通的晉升通道,為“00后”新生代員工構建了“留得住人、育得出才”的職場生態。
“00后”員工普遍對職業發展有著更高的期待。為此,公司推出“技術+管理”雙軌晉升體系,技術通道設立初級技工、中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等層級,管理通道則包含班組長、車間主任、部門經理等崗位。2023年招錄的60多名員工中,已有10余名晉升為基層管理者。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許鏡蕾/文 趙煒/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