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個叫Labubu的玩偶火遍全球!
尖尖的耳朵、略帶邪惡的表情、9顆尖細的牙齒……不同于傳統玩偶的可愛,主打“丑萌”的Labubu讓人眼前一亮,營造出“表面叛逆、內心柔軟”的反差感,契合了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現狀,出現了“一BU難求”的盛況。
歸根到底,消費者瘋狂“買單”背后是對情緒價值的高需求,年輕人試圖通過Labubu參與身份建構、實現情緒宣泄、搭建社交互聯。
這不禁讓人想到年輕人喜歡的另一個潮流單品——刮刮樂。刮刮樂之所以受歡迎在于其提供的期待值與快樂感,在于刮獎前,期待值拉滿;中獎后,生活陰霾一掃而光;沒中獎,則是做件好事攢個人品……和Labubu一樣,彩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對情緒價值的追求——與其說是“買彩票”,不如說是“買開心、買快樂”。
刮刮樂
與此同時,演唱會上“刮彩票”求好運、生日禮物送“刮刮樂花束”、結婚隨禮用彩票作禮金、閨蜜聚會集體“刮票”等玩法活躍在社交媒體之上,讓刮刮樂從單純的彩票演變為年輕人維系情感、尋求共性的載體,滿足了其社交展示和尋求認同的心理。中獎不再是唯一的訴求,社交滿足疊加氛圍助興更是年輕人愛上刮刮樂的理由,他們為刮刮樂買單,看中的正是這一份情緒價值。
Labubu除了一代經典造型,衍生出一批聯名款、異色款,同時與VANS等跨界合作,狠狠拿捏年輕人的喜好,走出一條潮玩界的“破壁”之路。這與“福彩+”的發展之路不謀而合,在場景延伸中提高銷量、在業態融合中增加聲量。
不少年輕受眾驚呼,在許多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了福利彩票身影:演唱會前刮張彩票,喜悅的心情爆棚;邊喝咖啡、邊玩彩票,身體與心理雙重滿足;旅行途中買張彩票,松弛感從一張刮刮樂開始……彩票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是一種新嘗試、新探索,通過“強強聯手”模式招徠新的人群、延伸公益場景,讓“公益福彩”理念一步步深入人心。
無論是Labubu還是彩票,反映出其對消費習慣的捕捉、對潮流趨勢的把握、對國家文化的自信,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彰顯價值的新寄托。
從《哪吒》《黑神話》等IP的崛起、到Labubu爆火全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昭示著中國的文化自信。
作為公益屬性的中國福利彩票同樣重視文化的傳承,翻看刮刮樂票面,有歷史文化的呈現、有地域文化的勾勒、有生肖文化的接續、有藝術文化的科普……在刮刮樂的世界里,能看到盛唐時期的宏偉風韻、能領略傳統國色的無與倫比、能重溫剪紙藝術的驚艷亮相……福利彩票不再是單一的商品屬性,更是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中國文化在福利彩票上綻放光彩,被年輕人接納并喜愛,可謂票面小小,文化氣息厚厚。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Labubu“上頭”,社交媒體上出現另外一種聲音:Labubu的爆火只是一時,熱度終會消退,要理性看待、適度消費。
這與福利彩票“理性購彩、量力而行”的理念不謀而合。彩票中大獎的概率非常低,所以要合理看待彩票、適度購買彩票,可以作為釋放壓力的一種嘗試、親朋好友相聚的一種助興、作為做公益獻愛心的一種選擇,在平和、理性、舒適的狀態下找尋彩票的魅力、體驗彩票的樂趣,畢竟在年輕人心中,“讓你開心的,才是好東西。”
Labubu也好、福利彩票也罷,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希望年輕人享受到快樂與滿足,感受一份獨特的經歷與回憶。
(來源:山西福彩)
(責編 黃晶 通訊員 閆慧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