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圓起圓收”筆法
一、核心原理與技法要點
起筆(藏頭):采用“逆鋒入紙”,筆尖先向筆畫相反方向輕按(如橫畫向左,豎畫向上),再圓轉向目標方向行筆,覆蓋初始筆鋒,形成圓潤的起筆形態。
收筆(護尾):行至末端時,輕提筆鋒并旋轉一周,使筆鋒回至線條中央后離紙,避免露鋒,確保尾部渾圓。 中鋒行筆起收之間的行筆需保持中鋒(筆尖始終在線條中心),通過手腕的靈活轉動控制線條均勻流暢,體現“力含其中”的凝練感。
二、具體作步驟
橫畫示范
起筆:逆鋒向左輕按,轉筆向右下方調鋒,再中鋒右行。 收筆:末端稍提筆,順時針圓轉回鋒至筆畫中部。
關鍵:動作需輕柔連貫,提按幅度控制在1~2毫米內。
豎畫與弧線
豎畫起筆逆鋒向上,轉筆下行;收筆時逆時針回鋒。 弧線需在轉折處微調筆鋒方向,手腕配合旋轉以保持流暢。
三、常見誤區與糾正
過度提按:篆書線條以均勻為主(尤其秦篆),避免隸書式提按導致粗細不均。
動作僵硬:逆鋒和回鋒依賴手腕的橢圓形軌跡,而非手指的機械控制。
速度不當:過慢易形成“墨豬”,過快則線條浮滑,需“疾澀”結合。
四、風格差異與練習建議 書體區別
秦篆(如《嶧山碑》):嚴格遵循“兩頭圓、中間勻”,起收無露鋒。
清篆(如鄧石如):偶有收筆露鋒以增強靈動性,但基礎仍為藏鋒。
練習方法 先用淡墨在毛邊紙上單練橫、豎線條,觀察起收閉合效果。 臨摹經典小篆字帖,重點分析筆畫銜接處的圓轉處理。
五、輔助技巧與資源推薦
工具選擇:兼毫筆更適合表現圓潤線條,生宣紙可強化墨色層次。
視頻學習:參考書法家杜浩遠的運筆示范,直觀掌握手腕轉動技巧。 通過持續練習,逐步體會篆書“婉而通”的藝術特質。若需進一步探索不同書家風格,可對比秦篆與清篆的筆法演變。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