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呂紹剛 劉森君
7月7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數千臺汽車整齊列陣,集結在小漠國際物流港。全球最大汽車運輸滾裝船比亞迪“深圳號”即將靠港,裝載這批“中國智造”,駛往歐洲市場。
5分鐘車程外,整車制造車間機器轟鳴,鋼板進、整車出,生產線開足馬力。“港廠聯動”,活力十足。
“在深汕,是深圳”——合作區的街頭,巨幅標語引人矚目。這片火熱的“飛地”,距離深圳市中心100公里,正處于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階段。
一年間,園區高樓拔地而起、科創企業先后落戶、名校名院建設進展顯著……熱火朝天的實干,傳遞出發展的信心,彰顯出這座汽車城的無限潛力。
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深汕融媒體中心供圖
產業騰飛,汽車城崛起
走進深圳壁虎科技生產廠房,一排造型各異的專用車映入眼簾:純電動物流專用車、適合野外勘探的皮卡車、尾箱配咖啡機的旅居車……不久前,來自非洲加納的合作商到訪這里,并簽訂協議,將在當地建設半散件組裝生產基地。
“我們面向全球提供滑板底盤和商用車產品,瞄準細分市場,產品已打入歐洲、北美等海外市場。”該公司副總經理陳祖國介紹,今年投產后,計劃在深汕生產300臺特種車輛。
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深汕精心構建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業為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主三輔”協同聯動,加快建設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
比亞迪、京西重工、延鋒國際等近30家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形成千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新材料、動力電池、整車制造等各環節高效銜接,緊密聯動。
比亞迪工業園四期,電池包PACK項目投產不久。傳送帶上,刀片電池有序前進,機械臂上下翻飛,將其組裝成電池模組,隨后送往比亞迪二期整車項目安裝上車。
“高峰期時,二期西地塊日產新能源汽車1300輛,今年東地塊投產,產能還會進一步釋放。”比亞迪工作人員介紹。
新車下線后,不到5分鐘就能送達小漠國際物流港快速裝船,實現“出廠即出海”。
“15米的水深條件,全世界滾裝船都能停靠。加上它位于海上‘高速路’入口,東南亞運輸能節省一周左右時間。”站在小漠港碼頭,廣東鹽田港深汕港口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維筍介紹,該港區已開通9條外貿航線,成為華南汽車出口的門戶港口。
以港促產、以產興城。一條寬闊的通港大道,串聯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整車制造、出海外貿等全鏈環節,一個覆蓋深圳、惠州、汕尾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廊正加速成型。
深圳中學高中園。深汕融媒體中心供圖
品質提升,生活更美好
“西部發展先進制造,東部主打生態旅游,中心組團綜合發展,遠期規劃建設CBD。這里的深汕大道、紅海大道等主干道,就像是深圳的深南大道、濱海大道……”
深汕合作區管委會的大屏上,深汕地圖如同一只翩飛的蝴蝶。深汕干部暢談深汕的城區發展規劃,組團化開發合理有度、條塊清晰,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讓熟悉深圳的人倍感親切。
2017年起,深汕合作區開始由深圳全面主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與全市一體化發展。從城區規劃到基礎設施,再到公共服務、營商環境,儼然一個“迷你版”的深圳。
深圳優質的學校、醫院、涉及民生的城市配套及服務紛紛進駐,開到了深汕人民的“家門口”。
坐在深圳中學高中園的圖書館里,窗外藍天青山、紅磚灰瓦相映成趣。這里是深圳最大的高中園,從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3所學校共提供9900個學位。
“我們堅定看好深汕的發展。”從規劃之初,深圳中學高中園校辦主任肖永斌就來到深汕。“高標準建設的校園,不僅能緩解中心城區學位緊張的問題,還給當地學生帶來優質的教育資源。”
鵝埠街道,深汕人民醫院建設即將竣工,預計年底投用。該院由北大深圳醫院運營,深汕門診部此前已運作多年。新院區建成后,將增加800張床位,進一步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
保障房小區深耕村旁,一條綠意盎然的沿河步道建成,不少市民前來散步納涼。
汽車工業園周邊,出現了越來越多商鋪、餐館和酒店。夜市的大排檔也日漸熱鬧起來。
“過去,這里的4個鎮都面臨人口凈流出的困境,而現在,外來人口已經超過本地居民了。”在深汕工作生活幾年,干部們真切感受到合作區的大變化,“人氣越來越旺了!”
百安村。深汕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城帶鄉,激發新動能
與比亞迪整車廠一路之隔,延鋒汽車飾件(深圳)有限公司“拎包”入駐智能座艙產業園,生產汽車內飾產品。
這片企業量身定制的廠房,坐落在小漠街道金興圍村民小組集體留用地,由深汕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建設,是深汕“村企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實踐。
隨著汽車城建設如火如荼,一個個“村企合作”產業園項目破土而出。沉睡的留用地加速活化,重大產業項目和村集體經濟“雙向奔富”。
深汕合作區不僅是深圳唯一擁有大片農村的區域,也是深圳市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主陣地。
一直以來,深汕堅持以城帶鄉,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各村因地制宜,挖掘海港、農林、美食、古寨等資源,揚優成勢,呈現出“五光十色”的風貌。
沿著平整公路駛入大安村,清風竹林沙沙作響,講述廉潔文化。不遠處,紅色文化產業園建設正酣,黑山羊、茶葉等文旅品牌已陸續開門迎客。
“大安村有近20處紅色遺址和豐富的田園山水資源,正以社會資本帶動村集體開發,打造集紅色文化傳承、鄉村旅游發展、產業振興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村。”一位村干部說道。
村企合作共建產業園、社會資本帶動開發鄉村文旅、政府指導村集體自身“造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不斷推進,讓村民增收、企業獲利、鄉村變美。
目前,深汕已先后落地蛟湖產業園、智控底盤產業園、大安紅色美麗鄉村等13個“村企合作”項目。2024年,9個行政村年收入超百萬元,其中1村突破千萬元。
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地區生產總值達73.42億元,同比增長40%。這片熱土上,處處充滿干勁與活力,經濟社會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城市,正以驚人速度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