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增芬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覺得還可以再續一句:“村不在大,有圣則名”。我說的村子就是南竺院,原名南竺園,位于蒙陰縣,該村歷史悠久,唐朝時期建有南竺寺和壽圣寺,后來曾多次修繕,明朝的兩代帝師和文學家公鼐、詩人王文翰等都曾多次往返并寫過著名的詩句。
在公鼐的詩詞中,記錄了當時的雁塔:“十二樓列開玉京,分明天上落層城”,這在高層建筑稀少的古代,該是另有一番壯美景象。明代嘉慶年間,在壽圣寺銀杏樹東南50米處還有一塊碑碣,王文翰的《樹歌行》全文刻在上面。《樹歌行》是專門歌頌壽圣寺中銀杏樹的,石碑現在不見了,有一棵老銀杏樹還健在,它已經默默見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和傳說。
僅憑這些文人墨客的足跡和詩文佳作,南竺院已稱得上是個歷史名村,但它更出名的原因還不僅僅于此。南竺院村中有三個高大、形狀像古墓的土丘,俗稱“三山子”,它們不遠不近地并排著。傳說有很多,最多的傳說是劉洪葬在此。算圣劉洪是東漢末年泰山郡蒙陰人,劉洪創建的“乾象歷”,為后世歷法工作者所尊崇,他還發明了著名的珠算。后人為紀念他,特地在“三山子”之一的小山上修建了劉洪公園,園內有專門研究珠算的研究會和收藏的各種算盤等,山頂建有一座高塔,塔名“宏蒙”,不過,當地人喜歡稱呼劉洪塔,因為劉洪名氣大、印象深,也與公園兩相呼映。
除了人人皆知的天文和數學貢獻,劉洪的人品也廣為傳揚。除了自小好學,博覽群書,他為人嚴謹,刻苦鉆研,為官也很清廉。在任山東掖縣侯相時,他賞罰分明,重教化,移風易俗,是一位遠近聞名、很有威望和政績的官員,官民都很敬畏和敬愛他。劉洪還非常有原則,在遇到他人進行學術爭論時,他不會明哲保身,而是客觀公正地發言,每每闡述觀點之后,親自研究和論證,勇于實踐。他還帶了很多學生,無私地傳授學識和經驗,像徐岳等后來也很有建樹。
關于劉洪的墓地在南竺院還是在召子官莊,這事有些爭議,因為召子官莊現在還有劉洪的墓碑,已經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南竺院的后人則有劉洪相關的家譜記載和傳說,都還有待于繼續考證。不管怎樣,這兩個小村都因與算圣劉洪有關,成為讓人注目的歷史名村。毋庸置疑的是劉洪確實是蒙陰人,這在《后漢書》《辭海》《中國人名大辭典》《山東通志》《沂州府志》《蒙陰縣志》中都有記載。
“村不在大,有圣則名”,歷史名人之于家鄉后人,無論過去了多少年,都是無尚的榮光和精神財富。算圣劉洪已經逝去了1800多年,但他的事跡卻一直在廣為流傳。后人們為紀念劉洪修建的劉洪公園,現在已成為旅游展覽和集吃喝玩樂購一體的文化中心,除了有專門展示珠算文化和劉洪研究成果的地方,逢年過節還有很多大型文化娛樂活動。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