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韓金序)7月3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稱,7月1日,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眾反映,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據極目新聞7月3日報道稱,截至7月3日19時許,有19名患兒跨省至西安市中心醫院住院。目前,涉事幼兒園負責人已被立案偵查。
自官方通報發布以來,事件調查進展引起廣泛關注,家長的質疑也在持續發酵。據極目新聞7月6日報道,知情人提供的視頻和音頻資料顯示,7月3日,甘肅天水當地有關部門疑似曾組織面向涉事家長的情況通報會。音頻中,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第三方公司對涉事幼兒園的48小時留樣食品、自來水、純凈水等進行了抽檢。其中,48小時留樣食品大部分樣本合格,有2個樣本檢測結果異常,分別為三色棗發糕和玉米腸卷,“初步判斷,添加劑超標”。
7月6日,北京電力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崔軍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必要組成部分,公眾無需談“劑”色變,但需警惕生產環節污染及非法添加風險。“食品添加劑的主要作用包括調味、調色、蓬松、防腐和抗氧化,這些功能讓食品更具色、香、味,同時延長保質期。”崔軍解釋,成人食品中常見的小蘇打、檸檬酸、山梨酸鉀等添加劑,在國家標準(GB2760)規定范圍內使用時無需擔心食用安全。例如,糕點制作中使用膨松劑可提升口感,防腐劑能抑制微生物生長,降低食品腐敗風險。
針對此次鉛超標事件,僅從理論上分析,崔軍認為,現階段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添加劑本身不會含鉛,食品污染通常發生在生產,儲藏,運輸,包裝等環節,食品添加劑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污染,如在包裝中接觸一些含重金屬的劣質油墨。
7月3日,甘肅天水市麥積區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官網截圖
與此同時,也有家長對當地檢測結果提出質疑。據澎湃新聞7月5日報道,部分家長反映,不同檢測機構給出了差異較大的結果,其中,來自天水市的血鉛檢測結果正常,西安市出具的檢測結果則嚴重超標。一位來自甘肅天水的家長稱:“天水那邊通知我們血鉛檢測結果33.78微克/升,來西安檢測結果是441微克/升。”(按照標準,血鉛水平低于100毫克/升為正常)
血鉛檢測結果兩地差異較大的情況可能存在嗎?7月6日,北京某三甲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血鉛檢測數值差異較大的情況可能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檢測方法多樣。常見的血鉛檢測方法包括石墨爐原子吸收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和電化學法等,不同方法結果差異明顯。其中,ICP-MS雖能同時檢測多種元素,但準確性不足;國際公認最準確的是石墨爐原子吸收法,但該方法對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
“血樣的采集方式也可能影響檢測結果。例如,采指尖血時可能因擠壓導致紅細胞破裂或皮膚污染。各單位使用的計量單位不統一,同樣會導致差異,例如微克每分升(μg/dL)和微摩爾每升(μmol/L)的數值并不相同。因此,血鉛檢測需確保方法準確、質控嚴格,結果才具有說服力。”上述匿名專家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