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到9月的絲瓜是最好吃的。尤其是剛出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青青絲瓜為夏日的餐桌平添許多“涼意”。
絲瓜是自帶“涼意”的,因為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的功效。入藥材的絲瓜種子藥性苦寒,利水通便還有驅蟲的效果。所以說,絲瓜是一道夏天特有的“涼菜”。清炒絲瓜、絲瓜炒雞蛋、絲瓜炒毛豆,都是滬上人家的經典家常菜。
齊白石不僅愛畫絲瓜還愛種絲瓜,他說:“小魚煮絲瓜,只有農家能諳此風味。”重慶人做的魚香絲瓜真是一絕,我還專門跑到后廚去看,配料有木耳、荸薺等,先大火爆香姜蒜,煸炒配料,再下絲瓜燜煮而成,絲瓜清甜的本味與川渝麻辣的風味在盤中愈發你儂我儂。盛夏的晚餐,我喜歡做一碗絲瓜油條湯,這好像是上海“馬大嫂”的原創吧,特別實惠特別好吃。
絲瓜渾身是寶。現在偶爾會在一些農貿市場上看到有賣絲瓜筋的,那是老一輩的洗澡神器,簡單實用還夠勁。古人稱絲瓜水為“神仙水”,它不是用幾根絲瓜榨成的汁,而是在絲瓜生長最旺盛時,把它的莖剪斷,再把切斷口的根部插入瓶中,用紗布裹住瓶口,放一個晚上,藤莖中會有汁慢慢流出。據說,絲瓜水可以補水、美白、祛皺、消炎。
季羨林給孩子們寫過一篇文章《神奇的絲瓜》,稱絲瓜是“有思想”的:“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并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
是啊,在大自然里,豈止絲瓜,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思想”。這個“思想”或許就是對環境的主動適應,以及尊重自身的成長規律。由此看來,現在很多的所謂內卷,不正是思想出了偏差嗎?
原標題:《新民隨筆丨青青絲瓜帶“涼意”》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