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7日)迎來“小暑”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節氣的到來
意味著我國即將進入一年之中
最潮濕、悶熱的時段
小暑節氣期間廣西的氣候特點有
高溫天氣成為常客
午后多陣雨或雷雨伴大風天氣
臺風影響進入高發期
小暑至,伏將始。作為廣西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7月將迎來小暑、三伏天和大暑。此時我國大部地區同步走向暑熱,長江中下游梅雨結束,進入伏旱期;華北、東北降水增多;西北地區晴熱干燥;江南至華南則高溫高濕,悶熱難耐。
在廣西,小暑時節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35℃~38℃的高溫頻現。近地面盛行濕熱南風,形成顯著的“桑拿天”體感。同時,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多發,午后常有驟雨或雷雨。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東氣流,還常引導熱帶氣旋影響華南,帶來狂風暴雨。
此時廣西進入后汛期,降雨的推手由高空槽、低渦、切變線、冷空氣等轉變為臺風、東風波、熱帶輻合帶等從海面而來的天氣系統,降水更多集中在沿海和桂南。2015-2024年數據顯示:10年間,我區14個設區市中,小暑時節降雨最豐沛的地方是防城港和欽州,平均雨量超過150毫米,因此這里高溫天不多,但空氣濕度大,悶熱并不會打太多折扣。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桂東的賀州、來賓等市,平均雨量在65毫米左右,這里高溫天數偏多,像賀州平均可達7天,另外左右江河谷所在的百色、崇左等地高溫天數也不少。這與副熱帶高壓大多控制桂東、左右江河谷的地形因素有關。
關于小暑與大暑誰更熱,據2015-2024年廣西氣象數據,小暑時節廣西14市平均氣溫29.1℃,比大暑的28.7℃高0.4℃;日最高氣溫方面,小暑節氣廣西各市的最高氣溫平均值為33.5℃,也比大暑的33.4℃略高0.1℃。所以就平均值而言,小暑的暑氣反而更勝一籌。
而從極端最高氣溫來說,近10年來,大暑時節廣西14市最高氣溫為桂林的40.3℃,比小暑的39.2℃(崇左)要高。地面最高溫度大暑也略高于小暑,當然兩個節氣的路面溫度都曾飆到超過71℃,赤腳出門都會被燙傷。
從35℃以上高溫日數來說,近10年來,我區除了崇左和北海外,大部分城市的高溫日數小暑都不及大暑多。像首府南寧,2015-2024年,小暑節氣期間共出現高溫日數29天,而大暑時節共出現了54天。顯然南寧在大暑節氣更易遇上高溫天氣。同時大暑時節我區14市的平均空氣相對濕度為81%,比小暑的79%要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暑的悶蒸感更甚!
但其實在人們的體感上,小暑和大暑的熱度差異并不明顯,可謂“大暑很大,小暑不小”,三伏天橫跨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共同演繹著廣西的炎炎“苦夏”。盛夏亦是瓜果豐盈之時。荔枝、芒果、龍眼、西瓜、黃皮果、菠蘿、水蜜桃、牛心李……帶著熱浪熏出來的汁水和香甜,咬一口,暑氣就消了一半。盛夏的美好,不就是一口鮮果、一片云、一陣風、一場雨、一只蟬……無數藏匿于生活之中的簡單事物么?
需要注意的是,據廣西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小暑時節所在的7月份可能有1-2個臺風影響廣西。明顯降雨過程大致出現在9-14日、19-21日,26-29日。而高溫時段主要出現在16-17日、23-25日。臺風帶來的風雨雖可緩解高溫,但需警惕其可能引發的城鄉積澇、山洪、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請密切關注天氣預警預報,做好防范和防暑降溫。
廣告合作、宣傳片、專題片、教學片、科普動漫片制作及會議慶典活動制作拍攝,歡迎垂詢,聯系電話:0771- 587628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