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中國女籃和澳大利亞的熱身賽打完,63-76,熟悉的劇情又來了,這場球可以說是“高開低走,但其實女籃從一開場就沒真正進入狀態,尤其碰上澳大利亞這種級別的高強度對抗,咱們能打成啥樣,幾乎一目了然,球迷吐槽也不是沒理由,整場比賽給人的感覺就是——女籃陣地戰被打懵了,外線投得心慌,內線缺人支撐,很多回合全靠韓旭一個人死扛。
問題其實很明顯,這場球張子宇沒打,李月汝也沒回來,內線幾乎只剩韓旭一根獨苗,這就像下棋缺了大子,局面怎么也活不起來,韓旭全場13投6中,拿下15分9板,說實話,她已經拼到極限,尤其在對手不斷沖擊籃下的時候,韓旭的頂防和籃板保護算是交了作業,但籃球這玩意兒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尤其是碰上澳大利亞這種身體素質、技戰術都壓著咱們一頭的對手,內線被碾壓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說回外線,宮魯鳴這場讓楊力維打1號位,多少有點“不得已而為之的意思,楊力維其實本身是個得分手,最近狀態也在回暖,這場10分還算交差,但組織端的短板暴露得很快,失誤一多,進攻節奏立馬就亂了,尤其一遇到高壓逼搶,球轉不出去,落陣地一頓操作之后要么走投無路,要么干脆投籃打鐵,這種場面看一次急一次,球迷也不是第一次吐槽了。
更麻煩的是,球隊能組織的球員實在太少,楊舒予這場8投1中,前幾場暴走的狀態一下子沒了,羅欣棫效率也不高,11中3,張茹、翟若云、陳明伶、王思雨、賈賽琪這些人,全隊命中率拉垮,怎么看都不像一支在進步的隊伍,反倒有點“集體擺爛的既視感,澳大利亞的高強度防守直接把咱們的進攻打回了解放前,場面一度很尷尬。
當然,下半場女籃防守端總算找回點感覺,第三節靠著幾次突破和對抗硬把分差咬住了,但后勁明顯不足,末節再想追近比分,基本無力回天,這種“慢熱型+無爆點的比賽打多了,球迷其實挺心累的,畢竟每次對陣澳大利亞,都是差不多的劇情,怎么就總是過不了這道坎,你說巧不巧。
其實換個角度看,女籃這批人不是沒潛力,但一遇到高強度對抗就掉線,說明平時的訓練和比賽節奏還是差點火候,聯賽里打順風球可以,但一上國際賽場就暴露短板,這種事不是靠喊口號能解決的,今天少了張子宇和李月汝,場上沖擊力和籃板直接塌方,宮魯鳴的用人選擇也很難有更優解,大家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這鍋總不能全讓教練背。
至于輿論場上,網友們的討論其實也挺真實的,有的說女籃就是不適應高壓,有的直接點名某些球員“打鐵大隊,但也有人覺得,這場本來就是試陣熱身,別太看結果,問題來了——熱身賽打得這么掙扎,后面真到大賽怎么辦,難道還指望韓旭場場死頂,靠一兩個人硬撐嗎,這個路數顯然走不遠。
其實,澳大利亞女籃的高強度和對抗一直是咱們的“老對手,每次交手都像照鏡子,把弱點暴露得明明白白,這場比賽也給了教練組和球員們一個警醒——別光想著外線飄著投,沒內線支點、沒組織核心,再多的三分也是空中樓閣,想要突破現有瓶頸,必須有人站出來解題,而不是等著天降奇兵。
最后說一句,女籃的調整空間還在,尤其等主力回歸后整體戰力應該會有提升,但如果對抗強度和組織短板不解決,下場再遇到類似澳大利亞的隊伍,還會是同樣的劇本,網友點贊也好、吐槽也罷,歸根結底還是希望這支隊伍別在關鍵場次掉鏈子,接下來的比賽,期待看到更多變化,也希望女籃能真正扛住沖擊,別再讓球迷一邊看球一邊上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