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連素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也因酷暑引發空調安裝熱潮。
在如此極端氣候條件下,中暑風險顯著上升,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據媒體報道,青島大學一名宿管工作人員竟在校園內因高溫去世。
令人不解的是,在高校普遍配備空調的當下,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宿管人員離世
7月6日清晨,青島大學瀅園宿舍區突發緊急狀況,救護車鳴笛打破了校園的平靜。
一位年逾六旬的宿管師傅,最終倒在了值班室那張老舊木床上。
令人震驚的是,室內溫度計顯示為43.2℃。
這個遠超室外氣溫的數字,成為他生命的最后刻度。
張姓宿管所居住的空間僅有不到6平方米,且通風條件極差。
即便三臺舊風扇全速運轉,也無法帶來任何涼意。
更令人動容的是,老人總是將風扇朝向屋內的流浪貓方向。
學生們回憶道,那是張師傅收養的小動物。
當有人勸他也享受一下風扇帶來的清涼時,他總是笑著回應:“小貓怕熱,人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誰也沒想到,這位總把“忍忍就好”掛在嘴邊的長者,終究沒能挺過43.2℃的酷熱。
張師傅的離世在青島大學學生群體中引發了廣泛討論。
據學生們講述,這位宿管生活非常清貧,日常飲食多以掛面為主,因為“面條耐餓”,衣物鞋帽也都是學生們不再穿的舊物。
事發前幾天,他還興奮地向熟悉的同學們展示撿到的一件棉襖和一雙新棉鞋,說今年冬天不用再挨凍了。
然而,他的暖冬還未到來,生命卻戛然而止。
更令人心痛的是,老人本已生活拮據,學校竟然拖欠其工資長達8個月之久!
試問,誰能承受如此漫長的薪資拖欠?
公眾普遍質疑,作為具備雄厚財力的高等教育機構,為何會出現工資拖欠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張師傅去世前不久,青島大學剛剛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畢業典禮與音樂會。
有能力投入資金打造形象工程,卻無力為最基層員工安裝一臺空調,這種鮮明對比令人心寒。
面對輿論壓力,校方的回應更是引發了更大爭議。
招生辦工作人員聲稱:“宿管屬于外包服務,統一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
所謂外包,難道就能逃避對生命的最基本責任嗎?
更加戲劇性的是,7月7日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發表聲明稱:該離世人員并非該公司雇員或外包人員。
這則聲明直接否定了校方的說法,使學校陷入更大的輿論風波。
煙臺南山學院中暑事件
就在青島大學宿管人員去世的前一天,煙臺南山學院東海校區也發生了高溫中暑案例。
幸運的是,發現及時,暈倒后很快被送往醫院救治,由于患者是年輕學生,恢復情況良好。
但該事件一經網絡傳播,立即引起該校學生的強烈不滿。
學生們反映,宿舍未配備空調,僅有的懸掛式小風扇因氣溫過高吹出的也是熱風。
平日里只能通過頻繁沖涼降溫,但剛洗完澡不出20分鐘就會再次汗流浹背。
夜晚更是最難熬的時段。
悶熱難耐,開窗有蚊蟲侵擾,不開窗又讓人喘不過氣。
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往往要等到凌晨兩三點氣溫稍降才能入睡,但早上六點左右又被熱醒。
為躲避酷暑,學生們想出了“蹭空調”的辦法——前往校內超市避暑。
但由于宿舍晚間要關門,他們只能在超市待到晚上9點多,之后仍需返回悶熱的宿舍繼續忍受。
在這樣的環境中,已有數名學生出現中暑癥狀送醫。
更令人失望的是,面對接連發生的中暑事件,學校的回應令人費解:“電路老化,無法支持空調運行。”
這一解釋在學生看來存在明顯漏洞。
有學生指出:“校內超市、商鋪同樣使用老電路,卻能正常安裝使用空調,為何宿舍就不行?”
這番質問直指校方管理問題。
更讓師生不滿的是,對于所有質疑,校方始終以“正在緊急研究解決方案”作為回應,卻從未給出明確時間表。
所謂的“緊急研究”究竟還要持續多久?
難道要讓學生在整個夏季都忍受高溫折磨嗎?
事件反思
張師傅去世后,學生們做了兩件事:在平房前擺放大量白菊,在網絡平臺發起追討欠薪的呼吁。
那些曾經被忽視的“隱形人群”,終于在熱浪中發出了集體吶喊。
值得關注的是煙臺南山學院學生們的維權行動。
他們自發制作了“高溫生存指南”在校內傳播,組織測量各棟宿舍溫度,更有學生攜帶溫度計前往校辦尋求解釋。
這種理性維權的方式正在推動高校正視問題。
截至目前,青島大學宣布“加快改造宿管值班室電路”,煙臺南山學院也承諾“本周內開放圖書館作為納涼區域”。
但這些補救措施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更掩蓋不了高校管理體系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這場高校高溫危機,實質上是對高校文明程度的重大考驗。
真正的大學精神不應只體現在教學樓的銘牌上,更要體現在對每個生命的尊重中。
當張師傅的鐵皮屋裝不上空調,當學生在“蒸籠”中夜不能寐,再輝煌的學術成就也會失去應有的溫度。
我們呼吁建立高校高溫防護的“硬性標準”:設定室內溫度安全閾值,明確降溫設備配置規范,將后勤人員工作環境納入年度考核體系。
更重要的是打破“外包即免責”的怪圈,讓高校真正承擔起對所有校園成員的責任:無論是教授還是宿管,無論是本科生還是保潔員。
此刻,青島大學平房前的白菊仍在盛開,煙臺南山學院的學生還在等待空調的到來。
這些滾燙的訴求背后,是一個樸素的愿望:在知識的殿堂里,不應有生命被高溫遺忘,不應有汗水白白流淌成淚。
當高校不再把“形象工程”當作政績,當管理者真正走進鐵皮屋和宿舍樓感受真實溫度,或許才能回答那個根本問題: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還是構建有溫度的文明共同體?
這場高溫下的思考,不應隨著天氣轉涼而消散。
因為每個生命都值得被關注,每個在烈日下堅守的普通人,都不應成為文明進程中的“犧牲品”。
結語
張師傅的悲劇不應該被遺忘,更不應該重演。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沉痛的教訓,能夠喚醒更多人對基層勞動者權益的關注,推動高校管理制度的根本變革。愿這個夏天,勞動者的悲劇不再上演。
參考文獻:1.哈爾濱日報:《煙臺一高校宿舍無空調,學生熱到中暑被救護車拉走,校方回應:領導正在商量解決辦法》2025-07-052.縱深新聞:《煙臺37℃高溫下,學院宿舍沒空調?學生熱暈送醫:沖涼20分鐘又汗透,超市蹭空調到9點》2025-07-053.九派新聞:《青島大學一宿管大爺被曝中暑身亡,校方深夜通報: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深感痛心和惋惜》2025-07-074.上游新聞:《青島大學宿管大爺離世,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非公司員工或外包人員》2025-07-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