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不能總是屈服別人,我之疆土,寸寸不可讓人!”
1875年,63歲高齡的左宗棠主動請纓,在朝堂上力排眾議,誓死也要收復新疆。
他以殘燭之軀抬棺收復新疆,因國庫空虛沒錢出兵,自己籌集500萬兩糧餉,而左宗棠也是自李世民之后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的人。
最終左宗棠收復新疆贏得了偉大的勝利,但背后犧牲的代價卻極為慘烈,數據名單更是觸目驚心。
那么,左宗棠收復新疆代價有多大?看陣亡了多少勛貴,數據名單觸目驚心。
在那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清沒有了指點江山激揚豪情,沒有了秋風掃落葉的霸氣,像一個垂暮的老人,靠藥物在維持生命的延續。
左宗棠出生于清嘉慶十七年,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人,左宗棠家南宋時從江西遷來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的父親左觀瀾教書20多年,生活清貧。
左宗棠3歲時,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沒有吃獨食,而是回家與兄長平分,祖父夸他:“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還知道謙讓,以后有出息。”
少年時,左宗棠就以優異成績考取秀才,可他的科舉之路很不順利。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試卷沒能被閱卷的考官看中,眼看與舉人資格失之交臂,幸好這是為道光皇帝五十大壽開的恩科,主考官從5000余考卷中又選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補的6人之首。
此后,左宗棠三次參加進士考試均名落孫山,其中一次尤為遺憾,只因當年湖南考生中進士的人數超額,考官便將左宗棠的試卷撤下,換上了一名湖北考生的卷子,導致他無緣進士功名。
然而左宗棠不愧是左宗棠,他沒有在悲觀中走向人生的沉淪,接連的挫折讓他心灰意冷,毅然決然放棄了繼續參加會試的念頭。
從此徹底放下對仕途的追逐,決意隱于鄉野,以耕種終老此生,但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默默思索著,在其他領域,尋找報效國家的新方向。
左宗棠雖然在家隱居,卻已然名聲在外,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回原籍養病,途經長沙,指名要見左宗棠。
去見林則徐是夜里,37歲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動,一腳踏空,落入水中。
林則徐笑著說:“這就是你的見面禮?”林則徐一見到他,混沌的眼睛頓時一亮,真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可以托付終身大事的人找到了。
他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并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這為后來左宗棠新疆平亂埋下了伏筆。
不久后,太平軍進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知道左宗棠的軍事才能,派專使請出40歲的左宗棠守長沙,左宗棠成功守住長沙,因此名聲大振,一路升官,10多年下來,當上了閩浙總督,左宗棠一直在民族大義上毫不含糊。
1864年6月,新疆庫車爆發農民起義,建立熱西丁政權,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權,10月,伊犁建立了蘇丹政權。
1865年1月,浩罕國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在烏魯木齊建立清真王政權,而此時朝廷對新疆的掌控逐漸衰弱。
阿古柏率領的軍隊進入新疆,以其強大軍事實力東征西討,迅速吞并了各方勢力。
公元1867年阿古柏宣布成立哲德沙爾汗國,公元1871年,他占領了新疆全境,成為新疆地區新的霸主。
更為嚴峻的是,在阿古柏的背后,還有國際勢力的支持,那就是英國和沙俄,他們不僅向阿古柏提供了大量的軍火,還在國際上承認哲德沙爾汗獲得合法地位。
中東的奧斯曼帝國蘇丹也承認了阿古柏的合法性,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新疆的166萬平方公里土地很可能會永遠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面對迫在眉睫的戰事,時任陜甘總督的左宗棠不斷上書,呼吁收復新疆,然而直隸總督李鴻章卻持反對意見。
1875年,李鴻章在朝堂上說:“新疆黃沙漫天,遍地不毛,不要也罷”。
左宗棠大怒:“166萬平方公里,西北乃我中華之重地!”隨后他向朝廷執政者反復陳述新疆的戰略重要性,他認為新疆糧產豐富,天山南北,礦產豐富,另外從戰略角度看,收復新疆也可以保蒙古,保蒙古方能保京師。
當時,左宗棠和李鴻章之間的爭論,就是當時備受關注的海防與塞防之爭,雖然當時朝中多數人支持海防,但最終朝廷決策者做出決定,同意解決新疆問題。
然而,慈禧手一攤表示沒錢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堅定地說道:“我就是自己借錢,也要收回新疆。”
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左宗棠不得不通過紅頂商人胡雪巖向洋行借高利貸,據統計左宗棠先后借了約1600萬兩白銀,加上之前的400萬兩,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花費大約在2000萬兩白銀左右。
同年7月,得知清廷有意收復新疆,沙俄來到新疆探查西征軍的實力,然而他們震驚的發現,清軍擁有大量歐洲最先進的火槍,他們由此斷定,阿古柏最終沒有獲勝的權利。
1875年5月3日,63歲的左宗棠受命欽差大臣,他接受處理的是清廷每個人都避之不及的幾樁棘手事務---收復新疆,左宗棠受任后,立即準備進軍新疆。
懷里懷揣著林則徐給他的作戰方略和地圖,1876年,陜甘總督府三聲炮響,左宗棠懷里揣著林則徐給他的作戰方略和地圖,身邊的護衛抬著一口誓死收回祖國疆土決心的棺木,親率6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了!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只能前進,只能勝利,因為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為保護祖國的神圣領土而戰,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緩進速戰”的基本戰略方針,1876年4月7日,左宗棠出蘭州抵達肅州,從此,收復新疆的浴血奮戰就此展開。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左宗棠率領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沖鋒陷陣,翻天山,穿沙漠,歷時兩年,新疆全境收復,這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大事件,左宗棠由此進入了中國近代史上民族英雄的序列。
然而這場戰役的勝利是用無數戰士鮮血換來的,六名總兵陣亡,萬名士兵埋骨他鄉,收復新疆后,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見,在林公像面前默默悼念。
1881年夏天,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左宗棠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全軍覆滅,左宗棠奉命督辦福建事務。
然而在1885年7月27日,74歲的左宗棠停止了呼吸,這個擁有多個頭銜風光半生的男人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兩個多月前,朝廷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并給他下了回京復命的圣旨,左宗棠接到圣旨后,深感悲憤,因身體日益惡化感到更加沉重。
臨終前,他口授遺囑:
“此次越南和戰,是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
就在慈禧太后下達詔諭后的一個夜晚,剎那間,福州暴雨如注,一聲驚雷炸響,緊接著,東南角的城墻轟然崩裂,生生撕開一道數丈寬的口子。
令人驚奇的是,城墻下的居民竟都平安無事,未受絲毫損傷。
老百姓說,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而左宗棠給后人收復了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馳騁的廣袤疆土,于是有人定論,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