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4月9日對除中國外的貿易伙伴宣布的90天“解放日關稅”延期即將到期,貿易談判進入了關鍵時期。
對中國而言,4月9日的延期并不包含中國,中美之后單獨在5月12日于日內瓦達成了延期90天的協議,因此中美貿易談判的節點將在8月12日到來。
特朗普于正式簽署了12封關稅信函,計劃于周一向貿易伙伴發出,宣布對未達成協議的國家征收10%-70%的單邊關稅,新稅率預計于8月1日生效。
財長貝森特強調,若8月1日前未能達成協議,關稅將恢復至4月公布的“對等關稅”水平。
同時,貝森特也強調,新稅率將于8月1日生效,暗示沒來得及達成協議的國家,可以繼續提交方案至8月1日。這一調整被視為美方策略性讓步,為關鍵談判留出緩沖期。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各主要經濟體的談判情況如下:
越南:接受20%基礎關稅(原46%),但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方商品征收40%懲罰性關稅,同時向美國商品全面開放“零關稅”市場。
英國:汽車關稅降至10%、航空航天免稅,但鋼鐵和藥品關稅未解決。
印度:接近達成平均10%關稅的臨時協議,但堅持農業為“紅線”,拒絕對美開放農產品市場,并威脅對美汽車零部件加征報復性關稅。
瑞士:協議草案包含藥品關稅優惠條款,美國承諾在“232條款”調查中豁免其藥品出口。
日本:面臨汽車關稅升至35%的威脅,美國要求開放農產品市場遭堅決拒絕。
韓國:堅持汽車產業是“生存問題”,拒絕對非關稅壁壘妥協,談判“非常困難”。
歐盟:談判陷入僵局。歐盟要求美國取消鋼鋁(50%)和汽車(25%)高關稅,并拒絕在增值稅、數字監管等主權問題上讓步。作為反制,歐盟已準備210億歐元報復清單(7月14日生效),并擬追加720億歐元關稅方案(原計劃950億)。
法國工業部長公開抨擊美國10%統一關稅是“壞交易”,歐盟部分成員國提議以增加對美投資換取關稅減免,但未獲美方積極回應。
加拿大:取消數字服務稅換得談判重啟,目標7月21日達成協議,但鋼鐵關稅仍是隱患。
特朗普稱新關稅將根據國家與行業差異浮動(10%-70%)。例如:可可、咖啡等美國本土無法種植的產品可能免稅;同時重點打擊汽車、鋼鐵等戰略行業。
若7月9日關稅全面上調,美國進口商品平均關稅將從3%飆升至20%,可能推高國內物價并沖擊供應鏈。
未來三天將成為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的關鍵窗口,歐盟最后一搏、日韓汽車業生死談判、印度農業保衛戰,均系于美國能否在“極限施壓”與“現實利益”間找到平衡點。
若8月1日高關稅落地,一場覆蓋全球90%貿易經濟體的混戰將不可避免,而各國反制措施疊加的代價,最終或由全球消費者與企業共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