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記憶的裂縫中審視日本右翼的“思想改造計劃”,他們始終致力于歪曲事實,將自己偽裝成受害方,拒不承認錯誤,企圖掩蓋當年犯下的深重罪行。
面對確鑿證據頑固抵賴,還妄圖通過篡改敘述在本國美化其過往行為,這無疑是恥辱的。當日本教材公然宣稱“盧溝橋事變是中方率先開火”時,88年前的歷史真相又被遮蔽了多少?
在如此關鍵的時間節點仍在蓄意歪曲事實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不可告人目的?日本右翼勢力這套系統性思想操控的操作方式又是如何實施的呢?
教科書上的“戰爭迷霧”,日本如何系統性篡改歷史?
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件,在東京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材《新編新社會歷史》中被描述為“日中兩軍爆發武裝沖突”。僅用這樣一句話來講述那場重大歷史事件,已引發眾多中國網民的強烈不滿。
更荒謬的是令和書籍公司出版的教材中寫道:“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遭遇不明槍擊,次日對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雙方進入交戰狀態。”硬生生地把一場精心策劃的侵略戰爭描繪成被迫自衛反擊。
這種說法與靖國神社游就館所使用的右翼話語體系如出一轍,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意識形態灌輸機制。
日本教材修改的手法堪稱“典范式”的狡猾:首先模糊戰爭性質,將“日軍入侵”弱化為“日中兩軍的小規模沖突”;其次虛構起因疑云,用“來源不明的槍聲”暗示是中國挑起爭端;最后顛倒主被動關系,聲稱日軍是在遭到攻擊后才展開“陣地反擊”。
此類操作并非個案,而是日本右翼長期試圖重塑歷史認知的縮影。從2005年扶桑社將事變輕描淡寫為“小摩擦”,到2025年版教材刪除日軍增兵的關鍵信息,日本對歷史的篡改正呈現出不斷加劇的趨勢。
日本歷史學者纐纈厚尖銳指出,這種編造、曲解乃至徹底否定歷史的行為,本質上是日本不愿承擔戰爭責任的心理投射。更為嚴重的是,日本文部科學省竟通過審查制度使這些扭曲內容獲得合法性。
即將于2025年4月啟用的新教材中,近八成歷史課本淡化了侵略屬性,六成以上將“南京大屠殺”改為“南京事件”,而“慰安婦”、“731部隊”等關鍵詞則完全消失不見。這種有組織、有預謀的改動,正悄然將新一代日本青年引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深淵。
歷史真相的“鐵證基石”,不容否認的侵略實錄
面對教材中的謊言,原始史料與親歷者證言構筑起堅不可摧的證據鏈。日本高級特務今井武夫在其回憶錄中提到,事變前夕東京已有傳言稱“七夕之夜華北將重現柳條湖事件”,而“七夕”正是7月7日,與九一八事變的“自導自演”手法如出一轍。
日本陸軍省《昭和十二年度駐華日軍作戰計劃》中明確記載了“以武力占領平津地區”的意圖,暴露出侵略者的險惡用心。
軍事部署方面的鐵證同樣無可辯駁。1936年2月至6月間,駐北平日軍兵力由2003人激增至5700人,短短四個月增長近兩倍,并已完成對盧溝橋地形的測繪及兵力集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資料顯示,早在1936年,日軍便制定了攻打盧溝橋的詳細計劃,并頻繁開展以攻占宛平城為目標的實戰演習。如此周密的軍事準備,又怎能用“偶然沖突”來搪塞?
國際社會的記錄也讓日本教材的謊言無所遁形。美國記者漢森在1937年7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日軍借口士兵失蹤要求進城搜查遭拒后,立即炮擊宛平城。”他拍攝的照片清楚顯示坦克正駛向宛平,城墻上遍布彈痕。
常駐北平的美英法外交使團報告一致認定日軍行動具有挑釁性質,就連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也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是有預謀的侵略行為。
歷史篡改的“連鎖反應”,謊言背后的政治野心
日本教科書修改歷史的做法絕非單純學術問題,而是經過周密策劃的政治操作,背后潛藏著三大危險企圖。
其一是推動軍國主義復興,通過美化侵略史為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擴充軍備鋪路;其二是破壞東亞和平基礎,通過逃避戰爭責任削弱中日韓三國互信;其三是塑造新一代歷史觀,借助教育手段向青少年灌輸錯誤認知,培養缺乏歷史負罪感的一代人。
這種篡改已產生深遠社會影響。據日本“兒童與教科書全國網絡21世紀”組織調查,接受右翼教材教育的學生中,超過四成認為“盧溝橋事變是中國挑起的”,而真正了解事實的學生不足15%。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政界人士不僅默許此類篡改,甚至親自參與其中。前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曾領導右翼組織,并與教科書編撰會密切合作,積極推動右翼教材的普及。
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行為在國際上遭到廣泛譴責。中國、韓國等受害國家多次就此事與日本交涉,強調“歷史不容篡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指出日本教材的修改“違背《世界記憶名錄》宗旨”,呼吁日本政府正視歷史。
正如中國社科院步平研究員所言,歷史問題不僅是學術討論范疇,更關乎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
88年前盧溝橋響起的槍聲,是我們民族難以磨滅的傷痛,也是人類文明史上黑暗的一頁。當日本教科書試圖用“身份不明的槍擊”和“武裝沖突”等措辭掩蓋侵略本質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歷史不容篡改,正義不會遲到。
宛平城墻上的彈孔、平漢鐵路橋旁的遺骸、幸存者的泣血控訴,都是無法抹去的證據。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避免悲劇重演。
正如魏江春老人回憶往昔所說:“那時候一邊躲避空襲,一邊還要堅持上課,學校被炸出了好幾個窟窿。”這樣的痛苦記憶,我們不能遺忘,更要告訴下一代,只有正視過去,汲取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讓和平之光照亮整個東亞。
那些妄圖篡改歷史的宵小終將被釘在人類文明的恥辱柱上示眾。而我們,則必須成為歷史真相的捍衛者,讓盧溝橋的槍聲永遠回蕩在人類共同的記憶深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