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上臺和對臺灣加征32%的關稅,讓不少人都猜測,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我國很有機會統一臺灣。
誠然,特朗普的個人色彩極其濃厚,適用于大多數國家決策人的分析都不適合他,再加上他是一個商人,利益因子作祟的話,真沒準有可能,并且現在島內對于特朗普也是極其不信任。
不過,美國有的智庫還是認為,特朗普不會就臺灣問題做交易,那么特朗普有可能嗎?
一、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就批準了向臺軍售的議案,顯然他也是走表面上“一中原則”,但是背地里打著臺灣牌。
那么為什么第二任期的可能性變大了呢?
主要還是俄烏和談的問題,美國是真把烏克蘭擺在“餐桌”上的,并且還有中東之行,特朗普對于大國交易有著強烈的興趣。
不只是特朗普那邊,我國這邊也快等不下去了。
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臺灣當局沒有完成政黨輪換,民進黨的賴清德成功當選了,這對于我國來講是一個極其不好的消息。
一方面說明“臺獨”勢力和“臺獨”思想在臺灣已經根深蒂固,這不利于統一思想的傳播,另外一方面,民進黨的“臺獨”立場、倚美求獨的思想也會更加牢固,這也不利于我國的統一。
在未來,繼續拖下去,可能有影響我國統一的進程,所以現在我國也在盡快的加快進程。
眾所周知,我國的統一實際上就是中美關系的反映,但是中美關系“和”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為美國需要一個“假想敵”,歐洲國家其實也需要一個“假想敵”,我國是最適合那一個。
另外,我國的崛起也被美國方面認為是妨礙于美國霸權,所以中美“和”的概率可能比我國統一的概率還要小。
但是可以談,特別對于特朗普來說,他很喜歡談,他之前也被認為是少有的沒有對外輸出戰爭的美國總統,盡管輸出了貿易戰,但是真刀真槍的是沒有的。
二、
其實從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戰”還有“大而美”法案可以看出,此次他上臺是利益導向為主。
哪怕是對盟友也要重拳出擊,拿網友的話來講就是,有一種不顧我方死亡的美感,越南是第一個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亞洲國家,而不是印度,也不是日本和韓國。
戰略伙伴和盟友成為了他施壓的對象,比如對歐盟的關稅壓力。
還有一個事件,就是叫停了和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因為此前加拿大宣布要在6月30日對美國在加拿大的高科技企業收取數字服務稅,比英國收的都多。
特朗普為此大為不滿,直接叫停了和加拿大的談判,這顯然是在給加拿大壓力,后面加拿大也果然妥協了。
而“大而美”法案中也大多都是對之前政策的延續,以及對“傳統”的回歸,他主政的這幾個月,沒有美國的價值觀,沒有“自由民主”,而更多談的是利益和交易。
所以利益到位,沒準特朗普會上談判桌,當然,這是概率事件。
那么美國的國會會成為一個阻礙嗎?
其實不然,從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中就可以看出,共和黨內雖然有“叛徒”,但是這些跳票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利益相關,而不是反對特朗普。
并且絕大多數共和黨都是“忠誠”的,從這個法案的通過就可以看出,之前共和黨內其實是有著反對的聲音的,但是在投票的時候大多數還是投了贊同票,要知道,雖然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但是和民主黨的差距并不大。
之前為什么說特朗普贏得大,因為他不但橫掃了七大搖擺州,還完成了對于共和黨建制派的“清掃”,完成了黨內的統一。
而美國的選民,我們從特朗普的兩屆總統競選中就可以看出,拜登時期,為什么 特朗普一再宣稱,拜登是借了“陰兵”,是偽造了票數。
就是因為那次拜登的票數太多了,在普選票上獲得了歷史第一的成績,那時,特朗普的票數是歷史第二。
這次和哈里斯的競爭中,票數和之前是差不多,甚至是增加上的差不多。
所以不管是黨內還是國內,特朗普的統治都很穩固。
三、
為什么一再分析特朗普這人呢?
因為他是個世界政治歷史上的“奇葩”,從當初的“推特治國”就可以看出,以前嘲笑他“推特治國”,但實際上他玩轉了流量這套。
在被解封后,他的關注量可以說是指數型上漲,說一句“全球頂流”中的頂流都不為過。
最重要的是,他不像民主黨那派搞什么意識形態。
想一下,在拜登任期,“自由民主”的論調是不是又變多了?而在特朗普上任這半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聲音。
所以特朗普打的不是陣營戰而是利益戰,而利益的操作空間就大了。
這些就是認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我國有可能達成統一的分析。
美國是有這樣的趨勢的。
美國的國防部助理部長就曾對臺灣發表過看法,話說的很直白,失去臺灣對于美國來說影響不大,對于美國人的生活影響也不大,美國也不會為了臺灣而押上一切,臺灣對于美國來說只是一張“牌”。
其實這從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任期對于國務院網站的修改就可以看出,是一種試探。
四、
但是,將希望寄托于一人是不行的,如果特朗普漫天要價也是不行的,所以之后我國的部署也要更加的緊密,創造談判的環境。
在臺灣島內,反對特朗普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特朗普要求北約的各國增加軍費,在之前,也要求臺灣這邊交“保護費”,或者軍費增加到GDP10%。
還有此次的關稅,高達32%的關稅對于我國臺灣來說簡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預計出口將減少下降,以至于影響15%至20%的生產總值。
而特朗普對伙伴的貿易額度是10%。
如果說特朗普對日本的惱火是不買美國的大米的話,那么對于我國的臺灣,就是直接讓臺積電的芯片在美國設廠生產。
這就是抓住了臺灣的命脈了,臺灣的優勢產業幾乎就只有芯片。
關稅的問題給“臺獨”們潑了一盆冷水,也讓島內“倚美謀獨”的聲音減少了,也讓反對美國的聲音變大了。
民主文教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有6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想要保衛臺灣并非真心,只是把臺灣當作跟大陸對抗的籌碼。
而同樣將近七成(66.2%)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會(一定會及可能會)因為美國利益而出賣臺灣。
還有一盆冷水就是烏克蘭的下場,一旦有利益,之前的鐵桿盟友,輸血對象,美國要放棄是真放棄的。
之前有論調“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是說臺灣會像烏克蘭一樣和大陸打起來,但是放到現在,這句話又有了別的意味。
烏克蘭,說放棄就放棄,那么臺灣呢?
所以,在特朗普的任期內,談判的可能性又上升了,至少比拜登在的時候高很多。
至于有的美國智庫說不可能的論調,特朗普的執政就像一個“羅生門”,誰也說不準,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國統一臺灣需要的。
并且就在6月份,我國和美國的倫敦會議也完成了新的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