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播音員,也做過夜總會跑場歌手。人到中年,屈剛帶著行李到橫店闖蕩,就這么拍了十多年的戲,演了無數的配角,到年近六十歲的時候,終于在微短劇這個火熱賽道,火了起來。一幕既搞笑又催淚的場景上演:這位年邁的老人像孩子般抱住容遇,哭著喊“媽媽”。評論區瞬間被“淚目”淹沒:“如果我滿頭華發步履蹣跚時,媽媽能以年輕時的模樣回到身邊,那真是幸福死。”
憑借細膩的表演,容遇的扮演者李柯以晉升為微短劇新“一姐”,而紀舜英的扮演者屈剛也用極具反差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在外,紀舜英是冷靜決斷的商業巨頭;在家,他是那個依賴母親的孝子,還會為母親唱歌比賽舉牌打CALL,和“對家”粉絲吵架。另一場戲,是紀舜英送容遇去參加唱歌比賽,容遇下車后這場戲就結束了。但導演沒有喊停,屈剛又順著劇情,對著走下車的容遇說了一句“媽媽加油”。“類似的地方很多,導演不喊停的情況下,你要怎么辦?即使我們拍短劇,也要認真去演,時刻在戲里。現在想想,我自己都不知道當時怎么說出來的。”
屈剛出生在山東,小時候隨家人搬到黑龍江鶴崗生活。七八歲時,屈剛被父母送到當地京劇團學習戲曲,壓腿、下腰、劈叉、耍槍、吊嗓……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分角,小圓臉的屈剛被要求學旦角,“我不喜歡,就沒干。學戲曲身上也有點功夫,就跟著朋友去走穴,跳霹靂舞。”屈剛沒有學過霹靂舞,但跟著電視里以及朋友簡單學了下,就跟著當地歌舞團全國巡演。
屈剛還記得,歌舞團的電聲樂隊在全國都很出名,當時帶著他們巡演的,是后來大紅大紫的成方圓。那時正是1980年代中期,在普遍人均月工資四五十元的當時,屈剛演一場就可以掙四五十元,“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不是正事兒,但我們那時真挺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