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在新加坡??恳恢芎?,突然放棄穿越南海前往日本的計劃,轉向經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駛往澳大利亞。英國國防部聲稱這一調整源于“技術故障與時間沖突”,卻無法解釋為何繞行4000公里赴澳比直穿南海北上3000公里更“省時”。
“威爾士親王”號的航向突變發生在微妙時刻——中國海軍山東艦編隊剛結束南海演訓,于7月3日攜延安艦、湛江艦等護航艦艇莊嚴駛入香港維多利亞港。官兵甲板列隊排出“國安家好”字樣,消防船噴涌“水門禮”相迎,市民沿岸歡呼的畫面傳遍全球。而就在同一周,英國航母官兵在新加坡碼頭以同樣字形擺拍,卻因后續避航南海被英媒《每日快報》斥為“皇家海軍的恥辱時刻”。
航母(資料圖)
英國官方將改道歸咎于F-35B艦載機故障及赴澳參演日程緊張。但漏洞顯而易見:該戰機早在6月14日就因液壓故障迫降印度,英國耗時半月空運牽引車和40余名工程師搶修未果。更矛盾的是,從新加坡經南海赴日僅需航行約3000公里,而繞行巽他海峽至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的航程超過4000公里。對此,英國國防部內部人士透露了真實考量:評估認為“在沒有美軍支援情況下穿越南海風險過高”。
中英海上力量對比讓英方選擇退避。山東艦與遼寧艦當時正在南海形成雙航母呼應態勢,南海島礁部署的東風-21D反艦導彈射程覆蓋關鍵海域。反觀“威爾士親王”號編隊,核心護航僅有一艘45型驅逐艦“無畏”號和艦齡超20年的23型護衛艦“里士滿”號。其所謂“多國聯合艦隊”實為拼湊之師——挪威提供全球最小宙斯盾艦“南森”級,加拿大派出30年老艦“哈利法克斯”級,西班牙暫援的“巴贊”級護衛艦更是臨時充數。更尷尬的是,航母半數艦載機需從皇家空軍借調。
航母(資料圖)
英國海軍深層困境在本次行動中暴露無遺?!耙聋惿着酢奔壓侥溉狈潭ㄒ眍A警機,指揮能力受限;軍費緊縮導致護航艦艇數量持續萎縮。而中國海軍依托南海島礁基地構建了天基偵察、岸基雷達、電子偵察機的全域監控體系。上月遼寧艦與山東艦雙編隊前出西太平洋,10余艘艦艇協同完成1050架次艦載機起降;同一時期,英國航母稍高頻次起降就導致F-35B故障趴窩。
國際輿論場域的反差尤為尖銳。當山東艦向香港市民開放參觀機庫時,055型驅逐艦卻緊閉艙門,引發外界對艦載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的聯想。社交媒體上英國網民嘲諷如潮:“又愛玩又菜”、“沒本事就別去別人家門口挑事”。有評論更犀利指出:“中國海軍用一根筷子就能打敗我們”——戲謔背后是1840年殖民時代一去不返的現實。
航母(資料圖)
英國航母的窘境揭示了歐洲印太戰略的虛浮。法國“戴高樂”號在亞太更多是象征性存在,德國甚至無航母可用。英國雖試圖通過“護身軍刀”演習配合美國,卻如將領私下坦言:“既要維護全球存在感,又不想真正與中國對抗?!边@種矛盾在2021年已有預兆:當時“伊麗莎白女王”號進入南海后,全程被不明潛艇跟蹤卻無法定位,直到駛離6小時才確認脫離接觸。四年過去,中國水下力量持續增強,而英國護航艦隊反較當年減少兩艘主戰艦艇。
昔日的“炮艦外交”遺產,終究湮沒在當代海權的鐵律中。當“威爾士親王”號最終選擇繞行菲律賓海返航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的聲明恰成注腳:“中方尊重航行自由,但堅決反對以自由為名損害中國主權。”這支為節省4天航程卻繞道上千公里的艦隊,成了大英帝國百年海權謝幕的尷尬隱喻——丘吉爾畫像在艦長室搖晃凝視的遠方,再不是皇家海軍能主宰的棋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