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茂今天上熱搜了?不是新作品,是反詐大使一天被騙兩次——離譜不?
刷到他發的視頻,我差點噴了。視頻里老茂穿著件白T恤,坐在沙發上直搖頭:“我是反詐宣傳大使啊,怎么就著了道?”
第一次是上午,手機彈出條消息,備注“老熟人”的賬號說急事借錢。2000塊,不算多,老茂想著對方平時靠譜,沒多想就轉了。
第二次更玄乎。下午“劉金山”加好友,上來就喊“老哥,幫個忙”。老茂心里一咯噔——圈里人都喊他“茂哥”,這聲“老哥”咋這么生分?
他趕緊打電話給劉金山本人。那邊剛接起來就樂:“我手機都在兜里呢,誰用我號騙你?”一查才發現,兩個賬號居然關聯同一個人。
反詐大使也栽了。
說真的,換我是他,可能偷偷吃啞巴虧。畢竟“反詐大使被騙”傳出去,多少有點打臉。但老茂偏不,直接把視頻發出來:“就想告訴大家,騙子手段太精,熟人借錢也得多個心眼!”
突然想起他和陳佩斯早年小品里那句“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現在看,倒像是給騙子寫的臺詞——連專業反詐的都敢騙,這膽兒夠肥。
據公安部今年6月數據,冒充熟人詐騙占網絡詐騙案的37%,平均單筆損失4800元。老茂第一次被騙2000,算幸運的。我一同事上月也遇到類似的,“閨蜜”說在醫院要交住院費,轉完錢才發現賬號被盜。
有人可能覺得:“不就2000塊嗎?至于上綱上線?”可騙子盯著的從來不是單筆金額。他們廣撒網,100個人里騙到1個,就是20萬。老茂這2000,背后可能是騙子準備的“釣魚餌”——第一次得手,下次可能要2萬、20萬。
最戳我的是他的態度。視頻里沒有甩鍋,沒有遮掩,就像鄰居大爺拉家常:“我都能被騙,你們更得小心。打電話確認、視頻核對,麻煩點總比丟錢強。”
現在想想,騙子套路其實有跡可循。老茂第二次識破,就因為“老哥”這聲稱呼不對。我朋友去年被騙,是因為“領導”突然用微信借錢,平時都是打電話;另一個同事沒上當,是因為“同學”說在國外,卻用國內號碼發消息。
這些細節,騙子藏得再深,總有露馬腳的時候。關鍵是咱們得繃著根弦——哪怕對方是親媽,說急用錢要轉賬,先打個視頻看看人!
老茂這事兒,往小了說是個人經歷,往大了看是面鏡子。照出騙子的狡猾,也照出防詐的關鍵:不是“我不會被騙”,而是“我得主動防騙”。
你遇到過類似的熟人借錢騙局嗎?后來怎么處理的?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幫更多人避坑。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