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制海、必為海制,這是中華民族在近代百年屈辱史中一路走來總結出的血淚教訓;向海而興、背海而衰,這是中國人民幾十年來經略海洋、發展海軍形成的寶貴經驗。
76年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五大兵種齊全(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岸防部隊)、核常兼備的戰略性軍種。
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遼寧艦
2012年9月,舷號為“16”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標志著中國沒有航母的歷史從此結束。
“遼寧艦”全長304米,寬70.5米,滿載排水量6萬余噸。以4臺蒸汽輪機與4臺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首飛行甲板呈10到15度的坡度。現在主要作為訓練艦使用。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山東艦
2019年,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
山東艦,舷號“17”,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研發建造的航母。全長315米,寬75米,滿載排水量7萬余噸。于2013年11月開工,2017年4月下水,上千萬個零部件全部采用國產產品,實現了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和自主配套。
我國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
福建艦
艦,舷號“18”,于2022年6月17日下水命名。全長320米,寬78米,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攔阻裝置。
核潛艇
1974年8月1日,中速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舷號401,艇長98米,寬10米,吃水7.5米,水上排水量4500噸,水下排水量5500噸。現停放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
1981年4月30日,我國第一艘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悄然下水,舷號406,造就了一段科技突圍的傳奇。
092型核潛艇
2021年4月23日,094改進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長征18號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接入列。
長征18號
長征18號,艇長135米,寬13米,水下最大排水量1.1萬噸,最大深潛超過300米,整體性能超過092型戰略核潛艇,可以發射巨浪-2A型潛射洲際導彈。
從第一艘國產常規潛艇、核潛艇下水入列,到各類新型國產潛艇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從首次試射新型導彈,到一次次突破極限執行最大自給力考核、完成極限深潛等試驗任務,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在一個個“首次”中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8艘萬噸大驅列陣海疆
055南昌艦
萬噸級驅逐艦戰斗力爆表,可以裝載多型導彈,是攻守兼備的重量級拳擊手,該艦長180米,寬20米,吃水6.6米,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13400噸,被稱為航母的“帶刀侍衛”。
2022年,正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的中國航母編隊遇到美國航母艦隊挑釁。狹路相逢勇者勝!作為“帶刀護衛”,南昌艦立即前出100海里主動“迎敵”,經過了20多天的纏斗,力壓美艦,逼得美國航母艦隊落荒而逃!
2024年1月7日,中共中央授予南昌艦黨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萬噸級驅逐艦從2020年1月入列的南昌艦,到此后拉薩艦、鞍山艦、無錫艦、大連艦、延安艦、遵義艦 及咸陽艦,國產萬噸大驅陸續入列服役,人民海軍驅逐艦實現了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域。
作為人民海軍有史以來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驅逐艦,055型萬噸大驅先后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
兩棲攻擊艦“官宣”
海南艦
廣西艦
安徽艦
075型艦長232米,寬36.8米,吃水8.1米,滿載排水量4萬噸,航速23節。
目前,人民海軍已有3艘兩棲攻擊艦官宣入列,分別是“31”海南艦、“32”廣西艦和“33”安徽艦,另外075型的第4艘,34號艦也即將入列。
075型兩棲攻擊艦配備了直通甲板和塢艙,可搭載直升機、兩棲氣墊登陸艇、兩棲戰車等兩棲作戰裝備,配有導彈、艦炮、電子戰等武器系統,具備立體登陸作戰能力。
新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
四川艦
“四川艦”舷號“51”,是我國076型兩棲攻擊艦首艦,于2024年12月27日正式下水命名。該艦長263米,寬43米,滿載排水量4萬余噸,實際推測可達5萬噸。
設置雙艦島和全縱通飛行甲板。創新應用電磁彈射和阻攔技術,也是全球首艘采用電磁彈射技術的兩棲攻擊艦。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兩棲裝備等。
新型導彈驅逐艦:長沙艦
長沙艦
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新型導彈驅逐艦長沙艦于2015年8月入列,舷號“173”。是我國052D型驅逐艦的首艦,該型艦具有較強的區域防空和對海作戰能力,被譽為“中華神盾”。
2018年4月南海海上閱兵時,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乘坐的檢閱艦就是長沙艦。
新型導彈驅逐艦:湛江艦
湛江艦
湛江艦是我國自主研制的052D新型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000余噸,舷號“165”,于 2021年12月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
新型導彈護衛艦:蚌埠艦
蚌埠艦
2013年3月12日,蚌埠艦正式入列,舷號“582”。該艦是我國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新一代輕型導彈護衛艦056型首艦,集成了多型武器裝備,具有隱身性能好、電磁兼容性強、先進技術應用廣泛等特點,將主要擔負巡邏警戒護航、單獨或協同其他兵力執行反潛作戰、對海作戰等使命任務。
新型導彈護衛艦:臨沂艦
臨沂艦
臨沂艦,舷號“547”,國產054A型導彈護衛艦,于2012年11月入列。2015年3月26日,臨沂艦緊急趕往也門執行撤僑任務,10天之內三進也門,將163名中國同胞和來自13個國家的269名公民安全高效護送至吉布提港,生動詮釋了使命在肩頭、人民在心中的責任擔當。
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五指山艦
五指山艦
五指山艦,舷號“987”,2019年1月11日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是我國自主研發的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
該型艦使人民海軍實現了登陸作戰方式從近岸平面輸送向遠程立體輸送的轉變,可擔負遠程立體兵力投送和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新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
呼倫湖艦
2017年9月1日,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正式加入人民海軍序列。該艦是901型綜合補給艦首艦,也是我國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
新型遠洋綜合訓練艦:戚繼光艦
戚繼光艦
戚繼光艦,舷號“83”,2017 年 2 月 21 日正式入列服役。
該艦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滿載排水量近萬噸,可滿足抗12級風要求,是目前人民海軍噸位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專業訓練艦,首次搭載了模擬訓練艙。
該艦還依托網絡,實現了信息共享、無紙化辦公和教學艙室視頻教學,可同時保障近400名海軍學員或官兵進行海上實習訓練任務。
新型半潛船:東海島號
東海島號
東海島船是人民海軍首艘半潛船,也是我國自行研制設計生產的新型半潛船,于2015年7月10日加入戰斗序列。
該船排水量20000 余噸,裝備了先進的潛浮壓載系統,具有較強的滾裝能力,可對重型裝備構件及小型艦艇進行拖帶、運輸,同時可作為臨時船塢對受損艦艇實施海上搶修。
新型醫院船:和平方舟號
和平方舟號
“和平方舟”號2008年底正式列裝,由七〇八所研發設計、廣船國際建造,擁有300多張可固定床位、7間醫護辦公室、8個護士站、8間潔凈手術室、18間各類診療科室;配備200多種醫療設備,是世界唯一一艘現役的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打造的大型專業醫院船。
“和平方舟”號先后9次走出國門,到訪40余個國家和地區,航行24萬余海里,迎接2000多名世界各國元首、貴賓視察觀摩,為23萬多人提供醫療服務。
“滄海雄軍,任其風云千般改,總須英雄戍滄海。”我們的人民海軍,正以昂首的姿態,捍衛著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向著更遼闊的深藍,劈浪前行,永不止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