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到美國航線運價大跌,最高達63%。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不過,我們也不必為此著急。因為,在海運價暴跌背后,還有其他“真相”......
中美貿易新動向
7月開始,中美貿易傳來一條讓人警惕的消息:海運價格突然大跳水。
數據顯示,從中國發往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運價下降了63%,而到美國東海岸的航線也下跌了超過40%。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市場調整,而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異常信號。
為什么說這是“危險跡象”?
因為穩定的經貿往來,在中美關系中一直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
現在,航運價格的驟降很可能意味著貿易量的下降,而這正是雙邊關系的隱憂之一。
一旦貿易活躍度下降,美國政府特別是特朗普團隊的對華政策操作空間反而會變得更大。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更具體的解釋。
運價下跌,不一定是美國不買中國貨了,而是他們手里暫時“囤太多”。
此前不少美國企業為了應對供應鏈不穩定,大量提前進貨。
如今庫存高企,短時間內自然減少了新的運輸需求。
這種情況很像“消化階段”,并不代表需求本身消失。
從這點來看,美國人對“中國制造”的依賴,短期內并沒有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市場,在很多方面仍離不開中國商品。
不過,從整體來看,我們在與美國合作的時候,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拿最近的事件來說,中美關系剛緩和,又冒出一個不小的變數:一位與特朗普關系密切的共和黨議員對外透露,如果中國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特朗普團隊就準備推動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
他甚至表示,這一提案有望在7月內快速通過。這話說得不只是強硬,幾乎可以說是公開威脅。
這再次說明了一點:中美關系仍處在極不穩定的狀態,哪怕經貿合作表面上還在繼續,美國那邊的政治算計和突發動作隨時都可能打破當前的平衡。
因此,對待美國,我們總是要謹慎的。
在當前中美貿易局勢風起云涌的同時,中國在外交層面也釋放出極具分量的信號。
7月4日,我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法國巴黎與法國外長巴羅共同出席記者會時,面對國際媒體,就伊朗核問題和中東沖突表達了明確立場。
而他的兩句話,也迅速在國際社會引起關注。
王毅直言:“美國悍然轟炸一個主權國家的核設施,更是開創了惡劣先例。如果引發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埋單。”
這兩句話雖簡短,卻傳遞出清晰立場:中方堅決反對以武力手段干涉別國內政,更反對未經聯合國授權的軍事打擊。
這番表態,不只是對當前伊朗局勢的回應,更是對美國行為的直接批評。
事情的背景并不復雜。
今年6月13日,以色列發動代號為“崛起的雄獅”的空襲,對伊朗境內多個與核項目有關的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打擊。
美國隨后緊跟行動,在6月21日出動7架B-2隱形轟炸機,飛越半個地球,對伊朗三處敏感核設施進行了轟炸。
整個過程未經聯合國批準,也無任何國際法律依據,但美軍卻把這場行動稱為“壯舉”。
這一系列操作不僅引發了伊朗的強烈反應,也讓整個中東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毅外長的公開批評顯得格外有分量。
更重要的是,王毅此行并不僅限于法國。
據公開信息顯示,他還將走訪多個歐洲國家,這意味著中歐關系正出現新的緩和信號。
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在加強與歐洲溝通、強化對話渠道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如果中歐之間重新建立起更穩定、更深入的外交和經貿聯系,無疑會對美國形成一定的戰略制衡。
尤其是面對特朗普政府高舉關稅大棒的做法,歐洲若有中國這位穩定合作伙伴,美方施壓的空間自然會被壓縮。
王毅稱美轟炸伊核設施開創惡劣先例——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